中國對外投資開啟2.0時代
“十三五”期間,中國對外投資可能每年保持15%的增長
本報見習記者 闞麗麗報道“"十三五"期間,中國對外投資可能每年保持15%的增長,累計到1.5萬億美元。”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在10月24日召開的2015國際資産配置趨勢論壇上如此表示。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中國對外投資增速已經超過16%,超過了預期。過去30年,中國主要是外資投資的引進,開放主要是貿易的對外開放。但是中國的直接對外投資也在大幅增長,去年已經超過了外國對中國的投資。“對外直接投資,或者我們叫投資走出去正在加速,這是中國未來的大環境,特別是在十三五之間。”左小蕾表示。
對外投資加速和利率市場化以及人民幣國際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就在剛剛過去的一週,利率市場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上週一(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三季度統計數據,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跌出“7”為6.9%,而就在各界討論政府是否會出新的刺激政策時,上週五(10月23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雙降”:自10月24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5%;同時,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
而此次央行發佈“雙降”消息的同時,對金融機構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無疑對推動利率市場化有著重大作用。“大家都關注雙降,其實我覺得更重要的就是存款利率的上限放開了,這是利率市場化的表現。從制度性的角度來説,只要把存款利率的上限放開,已經是沒有制度性的限制了。但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説,怎麼形成市場化的利率,自身怎麼利用價格機制進行調整,都是非常大的挑戰。”左小蕾表示。
“相對於"雙降",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對於利率市場化更為重要。”諾亞財富首席研究官金海年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了同樣的看法,“對於投資者來講,利率越市場化越好判斷它未來的走勢,並且人民幣加入SDR的概率很大,這些對於投資者來説都是利好消息。”
隨著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加入SDR進一步國際化,中國的對外投資可能出現加速度發展。除了規模化的增長,對外投資領域也將由最初的房産、金融産品的投資轉向基礎設施以及創新科技産品的投資。“中國改革開放期間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將成為一個重要的趨勢。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剛開始主要是能源、資源類投資,現在是基礎設施領域的對外投資在加大力度,但更重要的是對科技創新的投資,對製造業的投資也在大幅增長。中國對外開放2.0版,可能是以對外投資的大幅增長為基礎的。”左小蕾向記者介紹説。
此外她認為,未來2.0的對外投資主要表現為3個階段,第一,1-N的規模製造階段。也就是産品從0-1已經到了規模生産推向市場的階段,但它需要規模生産推向市場的投資資金。這是我們的第一個針對已經開發出來的産品的第一個階段的佈局;第二個階段,參與0-1階段的投資,即從産品的開發階段就開始佈局投資。第三個階段,則是最高的層次,直接參與它最初的技術研發階段的投資,參與那些自立的,各大實驗室的教授開發項目的投資。“走出去是為了更好地引進來,這3個階段完全可以複製到企業在國內的投資。”左小蕾最後表示。
[責任編輯: 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