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發改委下單穩增長由守轉攻 首批工程包已投3.3萬億

2015-08-05 08:5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從基建投資到新興産業、高端製造業,三批次重大工程包的變遷折射出,國家發改委穩增長手法正由守轉攻,在基建托底的基礎上,全力為經濟積蓄後勁培養新動力。

  4日,發改委發佈《關於實施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重大工程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重大工程

  包聚集在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現代農業機械、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六個領域,目標是打造“中國製造”的品牌名片和“中國標準”。

  首批七大工程包已投資3.3萬億元

  自去年11月下旬以來,發改委已經陸續發佈落地11個重大工程包。其中,去年發佈的7大類重大工程包側重於電網油氣等重大網路工程基建投資,以增長社會有效投資為重點,進而穩增長。據悉,截至今年上半年,7大類重大工程包已開工228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3萬億元。

  “以軌道交通為例,今年全年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總投資將完成3000億元,超過去年2857億元的水準,對穩增長拉動經濟的作用很明顯。”發改委基礎産業司巡視員李國勇説。

  在穩增長基礎打下的大背景下,7月初,發改委一改套路,推出新興産業、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現代物流、城市軌道交通4類新的工程包,突出“新興”性,充滿了引導經濟轉型升級的意味。

  “製造業是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主戰場。製造技術與裝備的重大突破能給一個國家的産業結構、産業佈局和發展方式帶來重大變化。”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指出,我國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發展,同時加快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推進産業層次從中低端走向中高端。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整個GDP的總量是63.6萬億元,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約51萬億元,在這兩個數據裏面製造業都佔了1/3以上的份額,製造業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十分重要。

  發改委高技術産業司司長綦成元告訴記者,在提出新興産業工程包安排之初,發改委也在考慮怎麼來實施好新興産業工程包,而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要選準工程包涉及的這些領域和方向。

  重大工程包轉型升級

  在7個基建投資工程包發佈後,産業工程包進入視野。從7月初的四個“新興包”小試牛刀,到昨日的六個“高端製造包”,發改委穩增長全力轉向推動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發展。

  發改委産業協調司副司長蔡榮華直言,當前我國的製造業既有轉型升級的需要,同時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發佈這6個工程包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加快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要率先實現“五個一批”。

  即,“要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實現産業化;要建立一批具有持續創新發展能力的産業聯盟;要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領軍企業;要打造一批中國製造的知名品牌;要創建一批國際公認的中國標準。”蔡榮華説。

  事實上,以高端製造為代表的新興産業在經濟運作中已初露鋒芒。

  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0.5%,增幅比整個工業高4.2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1.4%左右,比去年全年提高0.8個百分點。技術含量高和轉型升級相關的産品産量增速度比較快。其中,工業機器人産量增長1.3倍,鐵路機車增長了91%,智慧電視、城市軌道及車輛、太陽能電池、水污染防治設備産量也實現了25%以上的增長。

  “以工業機器人為例,這幾年發展得很快,不僅是我們國家發展得很快,全球發展得也很快,其市場空間的增長率都是在兩位數以上,而中國可能比全球平均水準高出一倍、兩倍甚至三倍,所以這個産業的發展空間很大,作為政府也會給予機器人産業大力支援。”蔡榮華説。

  對此,昨日下發的《通知》要求,創新中央財政資金安排方式,探索獎勵引導、資本金注入等方式,推進重點領域突破關鍵技術實現産業化,逐步擴大先進製造産業投資基金規模;強化金融政策扶持,對符合條件的實施企業在發行股票、企業債券、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以及吸收私募股權投資等方面給予支援。

  工程包變遷之間,也給未來中國經濟播下了希望。

[責任編輯: 吳曉寒]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