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時隔八年滬指再見5000點 後期走勢業內觀點對立

2015-06-06 08:15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2007年8月23日以來,滬指昨天又一次站上5000點這一重要的心理關口。但高處不勝寒,A股盤中如約跳水,市場二八分化明顯,兩市成交量超2.3萬億元。對於市場後期走勢,業內人士的觀點也變得有些對立。

  昨天兩市成交超2.3萬億

  昨天,首批打新資金回流市場,在萬億資金圍剿之下,大盤早盤跳空高開,直接站上5000點。這是繼2007年8月23日以來,滬指又一次站上5000點這一重要的心理關口。但高處不勝寒,A股盤中如約跳水,市場二八分化明顯,滬指午後重拾升勢震蕩攀上5000點;但上午在4000點之上的創業板指數一蹶不振,收盤跌至3900點。兩市成交量超2.3萬億元。

  創業板指領跌 盤中大跌超2%

  5月下旬以來,滬指曾數度試探5000點整數位均告失敗。本月2日,11家擬上市公司集體申購,合計凍結資金3.27萬億元,其中僅巨無霸中國核電就吸引了1.69萬億元資金。5日,該批資金解凍回流,資金面驟然寬鬆,成為市場放量走高的重要驅動因素,加之軍工、國企改革兩大概念板塊利好政策共振,當日上證綜指開盤衝破5000點,深圳成指、創業板指數紛紛高開,創業板指盤中直線衝上4000點。

  但臨近中午,兩市如約上演每日一跳,創業板指領跌,盤中大跌超過2%,盡顯弱勢。高位盤整的上證指數也下潛翻綠,收盤前在石油、有色、地産、鋼鐵等權重股攜手拉抬之下重現震蕩上行,再度回到5000點上方。在創下5051.63點的階段新高後,滬指以5023.10點報收,較前一交易日漲76點,漲幅為1.54%。深證成指表現略弱,收于17649.09點,漲148.04點,漲幅為0.85%。創業板跳獨自收綠,跌去1.46%,收于3883.83點。

  銀行、券商、保險、IT板塊則逆勢告跌

  盤面上,大部分行業板塊收漲,建築工程板塊整體漲幅高達逾5%,鋼鐵、有色金屬、房地産、建材、運輸物流等多個權重板塊漲幅超過3%,銀行、券商、保險、IT板塊則逆勢告跌。至收盤兩市超過1600隻交易品種上漲,明顯多於下跌數量。剔除ST個股和非股改股,超過220隻個股報收于漲停價位。滬深分別全天成交12323億元和10716億元,總量超過2.3萬億元,為A股史上第二大單日成交紀錄。文/本報記者 齊雁冰

  財經觀察

  5000點之上參與還是撤退?

  2007年8月23日,上證綜指首次站上5000點,隨後繼續上漲至A股的巔峰6124點,之後步入漫漫熊途。時隔八年,市場重見5000點。伴隨著指數狂熱,資金同時也感到陣陣寒意,盤中多空爭奪激烈,市場頻現百點巨震。

  對於市場後期走勢,業內人士的觀點也變得有些對立。多家券商繼續收緊融資融券業務,其中,國盛證券從4日起將創業板股票全部調出融資融券標的證券,且對創業板股票的可充抵保證金的折算率進行調整。

  廣州萬隆認為,資本市場就是金錢的市場,資金涌入自然令大盤水漲船高,早盤兩市更是放出歷史新量能,這意味著A股後市或有更大級別行情。5日大盤在跳水後便站上5000點,如此強勢的行情説明場外資金做多異常活躍。不過在主機板王者歸來、創業板卻走弱的情況下,佈局可偏重大盤藍籌股,這樣便能把握到有效的節奏輪動。

  寧波海順認為,回顧本週行情,滬指寬幅震蕩明顯,週一週二走勢強勁,週三在挑戰5000點遇阻後快速回落,週四繼續向上挑戰5000點關口,雖遇阻回落但很快便在金融股的強勢走好帶動下反彈走高,週五成功站上5000點關口。據此推測後市股指仍有衝高動能,但從短期來看,多空博弈陷入了膠著狀態,再加上前期獲利盤的過度累積,市場高位震蕩在所難免,投資者短線應當注意風險。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則繼續堅持A股早已是“地球頂”的觀點。李大霄表示,估值太貴、收杠桿、大股東和高管減持的力量積累,均使得市場發生了逆轉。李大霄説,核心邏輯有兩條,第一要跟著國家隊(匯金減持)走;第二要跟著産業資本走。産業資本才是最大的主力,一些原始股東的回報已經超過1000倍,套現願望強烈。他們的行動將決定大盤下一步的方向,其中以創業板調整的風險最大。 文/本報記者 齊雁冰

[責任編輯: 段雯婷]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