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電商平臺與國內最高監管部門的“口水仗”剛握手言和,又一家知名企業公開叫板官方的批評。網民們當然少不了圍觀。到底是個別官員有權就任性,還是知名企業有錢就牛氣?
至於,富士康與全總這場“口水仗”最終將以什麼形式落幕,這或許不是廣大網民最關心的。他們真正關心的是,加班已成為社會普遍現象,《勞動法》形同虛設,維權渠道不通暢等涉及自身利益的問題如何破解。
富士康回應全總“點名批評”:請走到基層了解
2月2日,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法律工作部部長郭軍就《勞動法》實施20週年情況進行回顧。
在説明“超時加班問題相當嚴重”時,郭軍對富士康等公司進行了點名批評。郭軍表示,富士康等一些企業長期違法安排勞動者長時間加班,致使部分勞動者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導致過勞死或自殺現象時有發生。
作為蘋果全球最大代工廠,富士康經常被媒體報道與聚焦。尤其是2010年接連發生14起員工跳樓自殺事件,令該公司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這些年輕生命的逝去也令社會十分痛心與惋惜。
面對全總的“點名批評”,富士康回應説:我們不完美,但請關注我們的進步,並提出了三條商榷意見:
首先,我們承認,包括富士康在內的所有製造企業都面臨如何處理員工加班問題的困擾。
其次,眾所週知,2010年富士康發生了個別員工的不幸事件。這是我們內心永遠的傷痛。但將員工加班與“部分勞動者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導致過勞死或自殺現象”變成一種因果關係時,我們內心不僅有傷痛,還有驚訝。
第三,作為擁有超過百萬員工的製造企業,我們承認還遠沒有做到完美。但是我們一直在努力,也請郭軍先生在不中斷點名批評的同時,能夠“走到基層”,了解企業和員工的心聲,監督企業的不足,也不要忽視企業的成長和進步。
員工稱加班苦,老闆説成本高
一方面,員工希望能夠通過加班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收入水準;另一方面,企業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壓力。一直以來,這是所有製造企業面臨的挑戰。
據中青輿情監測室抽樣調查統計,53.9%的網民訴説自己的加班之苦,認為長期加班已是社會普遍現象。其中,名為“男人的布衣櫃”網友説,在製衣廠每天早上8點上班,晚上11點下班,中午、傍晚只休息2小時,不知道《勞動法》在這個社會有什麼用?
一名在造船企業工作的網友也表示,他工作十幾年,幾乎每年工時都在4000小時以上,無論國企還是民營企業都是如此。
“喵嗚還好嗎”網友説,富士康加班起碼有加班費,很多企業壓根兒就是強迫義務加班。全總你咋不點名那些連加班費都不給的企業呢?
中青輿情監測室抽樣統計發現,有34.8%的網民表示加班補償和報酬基本沒有;22.7%的網民説底層人群不加班沒法生活;20.1%的網民認為《勞動法》虛設,加班維權無通道。“反應問題常常石沉大海,想要維權比登天還難。”一名網友在微博説。
對此,有21.2%的企業主則表示,國內每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都在上漲,企業的經營成本、原材料價格都在增加,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工人不加班企業難以生存,尤其是在生産旺季。
網友稱工會的作用是維權不是點名
“工會的作用是維權,不是點名。”一名網友在表達對工會組織的意見時説。
對此,人民網和《北京商報》的報道認為,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是工會組織的職責。一些地方工會組織為了配合當地政府吸引投資、留住企業、保住更多GDP,在勞動者權益受損時,要麼“王顧左右而言他”,要麼避重就輕,讓權益受害的勞動者息事寧人。
更讓勞動者不能接受的是,少數地方工會組織站到資方一邊,打壓勞動者的正當合法要求。其結果,一方面使部分勞動者對工會的代表性産生懷疑,另一方面還有可能加劇勞資衝突,引發群體性事件。
“工會説‘不’是一種進步。”國內有關媒體報道認為,此次全總對富士康的超時加班等問題大聲説“不”,就是提高工會地位、明確工會職責的信號。只有如此,工會調節勞動關係的作用才會更加顯著,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也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法學系主任姜穎説,這次全總公開譴責有非常大的意義,《勞動法》、《工會法》等法律法規都規定、賦予工會有監督的權利,但實際上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這次全總要制定、推行公開譴責制度,把法律賦予工會的監督權利落實下去。
進入經濟新常態以來,面對新的産業形態,怎樣發揮效力,維護好工人的權益,是一個新的戰略問題。中青輿情監測室認為,除了要加強我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之外,更重要的是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提升工人的能力,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使工人在與僱主商談工資待遇過程中處於更加有利的地位。
在協調工人與企業勞動關係上,中青輿情監測室建議,各級政府部門、組織要行動起來,齊心協力肩負起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職責,徹底改變勞動者維權成本高、勞動監管匱乏、對違法企業懲罰力度低等問題。
[責任編輯: 郜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