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中國內地興起網絡理財 專家:防黑客攻擊造成損失

2014-06-03 16: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中新社蘭州2月11日電 (記者 閆雅琪)過完年,蘭州“90後”余姚吐槽自己成為“年光族”。搭禮人情、添置年貨、往返機票……余姚說,工作一年多的積蓄“瞬間蒸發”,自己開始反思,決定加入網絡理財大軍。

  “我要經營好自己的每一分錢。”余姚從前認為理財是離普通打工族很遙遠的事情,然而新年火熱的微信“搶紅包”活動點燃了她的熱情。“錢多錢少都可以,關鍵是每天都能看到收益。”

  時下內地“二馬之爭”(馬雲和馬化騰)讓網絡理財走入“尋常百姓家”。新年伊始,“你搶到紅包了嗎?”成為人們拜年熱議話題。“網絡理財”一詞節後迅速成為百度搜索熱門詞匯,能檢索到的相關信息多達6100萬條。

  城市高生活成本致攢錢難是內地多數年輕人的生活寫照。渴望“年年有余”的打工仔霍強軍也通過“搶紅包”活動綁定了銀行卡,幾日來他不斷上網查詢“什麼是網絡理財?”、“網絡理財是否安全?”霍強軍說,把錢放在網上看不見、摸不著,心里沒底兒。

  像霍強軍一樣對網絡理財存疑的人還有很多。國內一家知名理財公司理財部門主管王京寧說,網絡理財產品其本質仍是貨幣基金,與傳統貨幣基金相比較有高出約2%的年化收益率,但歸根結底還是存在一定風險。

  記者連日來觀察發現,余額寶、理財寶等互聯網金融產品收益日漸縮水,截至2月11日,阿里巴巴集團余額寶活期7日年化收益率為6.174%,呈日漸回落之勢。目前,余額寶一款保底且預期一年收益率達7%的產品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資金爭奪戰”。

  “網絡金融的‘來勢洶洶’將改變內地金融模式。”王京寧說,收益率回落是正常現象,貨幣基金是一種高流動性資產,持續高收益率是不科學的,回歸合理是必然趨勢。但無論如何,新年的這場“紅包大戰”已經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理財觀念。

  王京寧建議,選擇網絡理財產品不能盲目,購買者仍要綜合比較,考慮收益、流動性、穩定性等多種因素,根據自己的資金實力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這些其實都與傳統理財一致。

  王京寧說,還需注意的是,網絡理財產品要加強網絡安全防護,防止黑客攻擊導致遺失密碼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完)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