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房價鬆動地價飆升 中國樓市“冰火兩重天”

2014-02-27 09:38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日前,一則重磅消息震驚房地産市場,繼浙江杭州一樓盤宣佈均價直降2000元後,江蘇常州某樓盤也加入降價行列,單價直降5000元。

  與此同時,杭州另一樓盤打出廣告宣稱“直降6000元/平方米”。多名房地産人士向人民網記者透露,受房産遇冷影響,他們的月工資被降了一兩千,年終獎也大不如從從前。

  然而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開發商正在瘋狂搶地,京滬廣深50天賣地收入即達1382億元,一線城市的地價被推至“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地步。中國的房地産市場“地熱房冷”、 “冰火兩重天”的奇怪景象。

  房價開始鬆動 地價則飆升

  繼浙江杭州北海公園項目樓盤均價直降2000元,給杭州乃至全國樓市投下一枚“重磅炸彈”後,江蘇常州一樓盤也加入降價行列,單價直降5000元。23日,江蘇常州被曝出“雅居樂星河灣”樓盤推出大幅降價特惠活動。該樓盤于2月21日正式開盤,推出四棟樓,最低價5380元/平方米。

  而此前,該樓盤去年12月14日首次開盤時,預售均價13000元/平方米,若加上精裝5000元/平方米,則價格高達18000元/平方米,目前的價格相當於打了近六折。

  在杭州,繼德信北海公園降價後,同一區域的樓盤天鴻香榭裏在不到24小時就率先“應戰”。該樓盤將銷售均價從此前的近17000元/平方米調整為13800元/平方米,起價為11800元/平方米。其更是打出廣告宣稱“直降6000元/平方米”。

  一邊是瘋狂的降價,一邊卻又在瘋狂的搶地。2月20日,北京市出讓三宗經營性用地,合計建築面積為54.4萬平方米,拍價達93.5億元,最終以總價109.58億元成交,總溢價率為17.2%。2月21日,廣州市一連推出五宗地塊,賣地總金額為155.09億元。

  據統計,2014年1月1日至2月23日,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個一線城市土地出讓金總收入為1382.4億元,2013年同期則為636.1億元,攀升了746.3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為117.32%。

  國家統計局:房價下降的城市增多

  24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分別為62個和48個,分別比去年12月份減少了3個和16個;環比下降的城市個數分別為6個和13個,分別比去年12月份增加了4個和8個。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分析,1月份房價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減少,漲幅穩中有降,究其原因,一是在前期部分城市加大房地産市場調控力度、努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應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市場環境和預期相對穩定,房價延續了漲勢趨緩的態勢;二是受信貸條件收緊、庫存壓力減小等因素影響,成交量回落,一些城市房價漲幅進一步收窄。

  一線城市土地市場高燒不退,也讓業內人士較為擔憂。某知名開發商表示,“現在這個市場太瘋狂了”。同時,他還透露,一些高調拿地且週轉速度較慢的企業將來可能要面臨資金週轉不暢等壓力。

  對於另一邊的爭相降價行為,中原地産市場總監張大偉認為,房地産業持續一年多的暴漲後,市場勢必要理性回歸。因此,市場將在資金流動性偏緊的背景下量價增速回落,房地産逐漸回歸到市場與保障的雙軌制、調控政策將以房産稅等市場調節手段代替行政干預手段。

  記者調查:有些房産員工待遇降了

  對於二三線城市的瘋狂降價,人民財經採訪了一位長期關注房價的杭州市民。據他介紹,目前杭州降價的只是個別樓盤,不是大規模的降價。

  人民財經也了解到,在二三線城市,確實出現了房産遇冷的狀況。重慶一房産人士告訴記者,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重慶的房産市場就開始遇冷,最直接的反映是公司的收入減少,他們的年終獎打折。而過完春節後,他們的月薪也開始跟著跌,“每月大概降了一兩千元吧。”

  哈爾濱一位開發商向記者透露,目前降價的大多是小開發商的位於郊區的樓盤,房子賣不出去,資金週轉不過來,所以才降價售賣。而在市區的一些好地段,降價的樓盤不多。

  剛在四川德陽買房的李先生表示,德陽的樓盤最近不好賣,然而一些樓盤也只降了幾百元,大多數樓盤還是穩住不降。“這個不算降價,只能算是促銷而已。”

  而張大偉認為,在資金面趨緊的情況下,房價出現調整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特別是三四線城市,很可能會陷入整體低迷。(賈興鵬)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