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外匯局:不排除用市場手段應對跨境資金流入

2014-01-24 16: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網1月24日電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在國新辦今日上午舉行新聞發佈會上介紹2013年國際收支數據有關情況時表示,下一步怎麼應對流入的壓力,首先是加強對跨境資金的流入和流出雙向風險的監測,準備好預案,準備好工具,當然還要探索用更多的市場化工具。

  管濤表示,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同時要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2014年會響應這方面的號召,資本賬戶要向開放的方向邁進。“但是開放並不意味著不管,而是用更加市場化的手段進行管理。可以研究的工具就非常的多,包括剛才提到的托賓稅,也可能是其他的市場手段。”

  據悉,在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後,建立逆週期的宏觀審慎體系框架也是一個大的趨勢,其中托賓稅是各國一直熱衷研究的問題,

  “托賓稅不一定是稅,更多是一種理念,是基於價格機制,基於用市場方式傳導的調整”。管濤表示,實際上這些年外匯管理部門在應對異常跨境資金流入方面,已經嘗試用一些宏觀審慎的管理工具進行管理,“去年5月份我們出了一個匯發20號文,裏面有一個政策,對於銀行外匯貸存比超過一定上限的,要求增持一定比例的外匯頭寸。這實際上就有些像一個市場化的價格調節工具,首先不是不能放貸款,因為放貸款後果就是減少了購匯,增加了當期結售匯的順差,如果繼續放貸款的話,意味著銀行要增加匯率敞口,也會産生風險,就要採取一個措施,要麼減少貸款,要麼繼續增加存款,但是風險要定價轉移到貸款者身上。這是一種逆週期的調節,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據悉,去年,我國外匯貸款增長勢頭得到很好的遏制,與政策出臺前相比境內外匯貸款是下降了將近300億美元,境內外匯貸存比下降了6個百分點,因為銀行外匯貸款比較多,增持了外匯頭寸170多億美元。這對於緩解當前的外匯供求壓力有一定作用。

  他表示,至於下一步怎麼應對流入的壓力,首先是加強對跨境資金的流入和流出雙向風險的監測,準備好預案,準備好工具,當然我們還要探索用更多的市場化的工具,針對可能流入的或者流出的風險進行及時的調控。(中新網財經頻道根據網路直播文字整理)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