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造成進口車昂貴的“隱性成本”

2013-08-22 09: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 一家之言

  境外售價折合人民幣30余萬的路虎汽車到了境內搖身一變售價高達118萬,對此,有關部門表示,已對進口汽車展開反壟斷調查。

  暴利的背後是否存在壟斷,還有待相關部門的調查。拋開這些,當我們發現價格存在暴利空間的時候,更值得關注的或許是有哪些因素造成了這種暴利空間。

  不可否認,汽車在境內不僅發揮著代步工具的作用,身份、地位、面子等都是我們附加在這個交通工具上的符號。幾次車展限量版布加迪都以數千萬人民幣的價格成交,而該類型車在境外售價也只在200萬歐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600多萬元)。這就是為什麼境外的富豪很少用汽車去炫耀財富,因為當地售價再貴的汽車能夠擁有的群體數量都遠高於國內。換句話説,如果汽車進入一個中産階層普遍可以接受的價格時,我們的富人也不會繼續“比拼”座駕。這或許就是一些人評論進口車在國內熱銷是因為“人傻錢多”的原因。

  不僅僅是消費者攀比的心理影響了進口汽車的定價機制,進口汽車公司或許是因為消費習慣的差異,形成了目前這種定價機制。舉個簡單例子:如果每年賣給同一個人一輛車,每年賺10%,那麼十年將賺取100%;但如果十年賣給一個人一輛車,那麼即使獲得60%—70%的收益,獲利仍然少於消費週期更短的客戶群。相比歐美等市場,國內市場的消費週期較長,這對於車企而言也是一項隱性成本,是汽車企業給出差異化定價的一個原因。

  但這並非進口汽車定價高的主要原因,其決定性因素還在於國內的市場環境。

  中國擁有巨大的消費潛能,率先佔據市場將為企業帶來長久而穩定的收益,這一點從奧迪身上就能夠充分體現。於是乎境外汽車廠商幾乎無一例外地在國內加大廣告投放,吸引更多的4S店加盟,這些隱性成本實際上大部分都要加在車價裏由消費者埋單。

  此外,由於國內的消費者缺乏對産品足夠的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漲”了價格。這不僅僅存在於汽車消費,其他産品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例如:我們願意用更多的錢買進口牛奶,因為對境內産品的品質擔憂。同樣道理,部分消費者願意用更多錢去購買進口汽車,因為相信它的品質一定比國內生産的汽車更好,更能滿足自己的需求。這些判斷雖然不能説一定是錯的,但都是模糊判斷。

  究竟一輛車或某一類産品的價格多少才是“合適”的?只有經過充分的市場競爭,才能得出答案。因此,在調查車企是否存在壟斷現象的同時,也需要認真思考一下,構成壟斷和高價的原因有哪些。也許,以此次反壟斷調查為契機,推動市場充分競爭,比讓車商降價更為重要。

  □溫曉東(財經評論人)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