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超市“逆襲”電商平臺 資本驅動生鮮大戰

2013-06-27 08: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網購兇猛”實體零售商叫苦不迭,在頻頻過招之後,實體零售商們開始還擊。

  繼沃爾瑪、麥德龍之後,中國市場外資大賣場排行第一位的大潤發也于近日宣佈加入電商大戰。其母公司高鑫零售發佈公告稱,已在上海註冊成立合營公司飛牛集達電子商務,註冊資金為1億元人民幣。記者了解獲悉,高鑫零售預計在年底推出網店,屆時消費者可在網上選購商品,並從距離收貨地址最近的大潤發分店發貨。

  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秘書長馬仁洪認為,“最後一公里配送”是純電商平臺做生鮮産品的軟肋,超市大佬利用實體供應優勢或可“逆襲”。對此,中糧我買網也以“你們弱爆了”為題,連發兩條長微博,抨擊、質疑平臺電商進軍生鮮領域。

  “生鮮電商”硝煙瀰漫,大戰似乎一觸即發。

  超市逆襲信號

  從高鑫零售發佈的公告來看,其並未透露新成立的飛牛集達電子商務公司會否做生鮮配送。不過,記者在臺灣大潤發網路購物網站上看到,其商品分類涵蓋了蔬菜、水果、肉類、海鮮等。

  耀才證券研究部副經理植耀輝指出,大陸網購市場商機無限,但高鑫零售能否打出名堂,要視乎物流等後勤支援是否完善而定。接近高鑫零售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大潤發在中國大陸的門店有219家,消費者在網上選購商品,高鑫從距離收貨地址最近的大潤發分店發貨,應該可以實現24小時內送貨。

  這是一個趨勢,除了大潤發之外,麥德龍、Tesco、永輝等超市大佬正在將自己的實體店,轉型成為自家網路零售的配套設施。

  這種“虛實作戰”的兇猛之處在於,“最後一公里配送是純電商平臺做生鮮等日常消費品的軟肋,而社區超市正好可以‘變身’城市配送、倉儲中心。”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秘書長馬仁洪告訴記者,在中國很多城市,貨車不允許白天進城,即便將麵包車拆了座位,“取巧”拉貨進城,也很難找到裝卸點。若是淩晨兩三點拉貨進城,用工稀缺又是問題。實體零售商的線下網點,顯然可以彌補上述缺陷。

  冷鏈配送戰場

  現在,業界已有共識,“電商大戰”的核心是,物流配送鏈條是否完善。京東商城副總裁劉方不久前對媒體宣稱,京東有1億註冊用戶,每人每天一個冰淇淋,就是海量銷售。

  不過,“各位真心不懂生鮮!勿忘業界一句話:不做生鮮等死,做了生鮮找死……”中糧我買網連發兩條長微博,措辭激烈稱,“先想像你的快遞員拉著一車冰淇淋在夏日長安街疾馳,買家手機一個接一個打進來,C B D的美女催你中午12點必須送到的中餐甜點、那邊金融街金領又讓你提前1小時。3C大家電不怕折騰,但你確定你折騰過的冰淇淋買家還敢吃?”

  事實的確如此。“生鮮電商的經營難度比你想像的要大得多。”昭邑零售諮詢首席分析師劉暉給記者舉例説明,生鮮蔬菜的“取貨”時間最多是兩個小時,不然就會失水,少了斤兩。若在生活小區定點建設冷櫃,則成本巨大。如果廣州按照5輛車的標準進行生鮮配送,算上人力成本、燃料成本、設備成本等,一輛車的成本每日保守估計在900元左右。生鮮配送車每天至少要送100-150個訂單方能收回成本。“但是,白領大都吃便當,很少在家做飯。做飯的老頭老太又寧可去菜市場買菜。”

  生鮮戰的驅動力

  短短這兩年時間裏,已有優菜網等一批生鮮電商從“先驅”變成“先烈”,華潤萬家、卜蜂蓮花等商超的網購業務也幾乎全軍覆沒,現已撤退。永輝生鮮網站“半邊天”運營不足兩個月就下線,正在謀劃8月重新上線捲土重來。

  但這種局面並沒有阻止各路資本佈局“生鮮電商”的步伐,順風優選、本來生活、正大天地、1號店……均已殺入這一領域。大家屢敗屢戰,越戰越勇。志欣合眾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金欣認為,政策利好是一大誘因。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發展家庭農場,鼓勵農民依託大型電商銷售平臺或自建銷售網路直銷自家産品。

  現在,一些創投企業開始轉投農業電商,僅黑石領軍財團投資的壽光農品園,涉及金額就高達6億美元。據悉,中國供銷總社將投資20億在“北上廣”主要是針對農産品建電商平臺。“從這樣的局勢來看,各類渠道商做‘生鮮電商’,其實就是為了方便融資。”劉暉一語中的。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