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火車票網路代售重啟 搭售保險“實屬無奈”

2013-03-14 13:54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社發

  眼看鐵道部改革在即,人們對其市場化的期待日益提升,而與所有旅客關係最大的莫過於火車票的資訊查詢與銷售,昨日記者就從多家線上旅遊商處了解到,曾一度被鐵道部“鐵腕叫停”的火車票網路代售服務已開始大鑼大鼓地重新啟動。

  不過,火車票網路銷售模式不動,“票源”難題依然在卡著所有商家的脖子,而勉強維持業務的多家廠商也紛紛表示車票銷售的經濟性難題不解,只能無奈靠“搭售”各種服務過活,看著車票網路銷售的蛋糕而無處下嘴。

  不少人表示,12306資訊中心未來可以轉成像中國民航資訊網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信”),成為一個公共數據的平臺,但是具體的票務網路售賣則依託一個代售商網路來操作。

  調查

  網路代售癥結難解

  昨日,攜程旅行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已開始大力推出新型態旅行産品“鐵保行”,結合火車票代購服務與保險。通過該産品,廣大消費者可線上預訂含高鐵動車票和交通意外保險在內的各類新型旅行産品,覆蓋上海、北京、廣州等全國各城市。不同於12306網站的是,攜程方面表示,該網站的火車票業務將提供24小時預訂服務,從出票到出保全程電子化。

  不過,讓人稍有糾結的是,“鐵保行”産品卻依然無法保證訂票“百發百中”,根據産品介紹,用戶在20:00前提交並支付成功的訂單,將在2小時內確認是否預訂成功;20:00之後支付成功的訂單最晚在次日13:00前確認是否預訂成功。産品預售期外,提交並支付成功的訂單,在進入預售期後的第1天18:00才能獲知是否預訂成功。

  對此,酷訊旅遊網CEO張海軍表示,攜程此次“重啟”火車票業務仍然無法繞開“票源”難題,“攜程的這個産品主要還是在推薦其旗下的火車票代售網站鐵友網,而酷訊網作為一個代購平臺,也一直在開展相應業務。但實際上做代購服務的仍然是鐵友網和趕火車網。”而以上兩家網站的票源也依然要依靠12306網站或各地的火車票代售點。

  對此,鐵友網和趕火車網也向記者表示,雖然業務“從來沒有停止過”,但兩家的工作原理也基本上只能算是“跑腿”。

  攜程在給記者的回復中也坦承,“鐵保行”的票源的確來自鐵友網,該産品仍是屬於代購,並不是攜程網直接銷售。

  分析

  搭售保險“不得已而為”

  有業內人士就戲稱,這一次攜程收費的“馬甲”換成了“保險費”,根據“鐵保行”産品説明,用戶預訂該旅行産品,“所需支付費用=車票票面價*選擇預訂數量+保險費*選擇預訂數量”,其中“車票票面價”為車票票面實際價格,而“保險費”則定價為交通意外險費20元/份。不少網友也對這“綁定”銷售的20元交通意外險費頗為費解,“網上説明‘鐵保行無快遞費’,現在卻搭售保險費,真有種‘換湯不換藥’的感覺”。

  不過,記者先後查詢了趕火車網和鐵友網後發現,這種“配售”是從根本上就已經確立的。鐵友網在填寫旅客購票資訊時,在後面的控件中已加入了20元到80元的交通意外險的搭配銷售;而趕火車網也同樣設置了20元到100元的交通意外險的搭配銷售選項,除此之外,旅客在趕火車網訂票總金額中還包含了“20元的快遞費”。以上兩家的交通意外險銷售控件中均不存在“不購買交通意外險”的選項。

  對此,業內人士也坦言是“不得已而為之”,“代購火車票本身有著巨大的需求,但其盈利性卻始終得不到保證,人家是企業,‘變相收費’也是無奈之舉。”

  聲音

  呼籲車票網上銷售放權

  不過,以上的可能性都必須得到更大的政策和法律支援,而這些問題在根本上更是與火車票網上銷售模式的轉型密切相關。

  在目前的情況下,在火車票銷售環節過程中任何超過5元“客票銷售服務費”之外的收費項目都尚未獲得“合法性”。

  “12306網站目前線上唯一指定的火車票銷售平臺,但這一平臺是純官方的,不是企業,我覺得這一平臺的市場化必然是一個趨勢。”張海軍就表示,12306網站目前最合理的轉型模式就是轉化成像中航信這樣性質的企業,成為所有火車票數據的公共平臺。而整個火車票的銷售系統,就應該轉化為一套有資質的代售商體系,“消費者能夠有自己的選擇,而有資質的代售商可以提供個性化服務來獲利,12306網站則通過提供後臺支援來實現市場化。”(記者 鐘嘯)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