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經濟學者把脈“中國陷阱”:經濟最大風險仍是金

2013-03-08 09:3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是什麼?過去城鎮化的經驗教訓能給今天帶來哪些啟示?改革能否幫助中國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7日舉行的記者會上,厲以寧、林毅夫、陳錫文和李毅中等經濟學者指點發展中的“高危因素”,把脈“中國陷阱”。

  增長依賴投資拉動,最大風險仍然是金融

  “什麼是中國最大的風險?我認為最大的風險仍然是金融。”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説,金融風險來自於我國經濟增長總是依賴投資的拉動。如果新的城鎮化再走老路,全國一窩蜂式地花錢、蓋樓,就會産生包括銀行貸款在內的大量債務。

  全國政協委員、工業和資訊化部原部長李毅中關心的産能過剩問題也涉及金融風險。他説,重復建設就需要淘汰落後産能,但這會造成很多危害,首先帶來的問題就是企業效益低下,支撐建設的貸款會出現風險。

  李毅中坦言,部分産業産能嚴重過剩是個不爭的事實。業界認為,一般開工率在75%以下就屬於嚴重過剩,但我國的鋼鐵、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造船等行業的開工率都不足75%,更嚴重的是,光伏電池開工率僅57%,多晶硅僅35%。

  “所以我們必須注意,增長要有效率。”厲以寧説,如果投資過剩、産能過剩,增長沒有效率,那麼如何來償還大量的貸款?地方政府的壓力如何化解?

  厲以寧擔心這些風險容易促成金融危機。一個銀行倒了就拖垮一批銀行,一家企業陷入債務危機就斷了一整條資金鏈,造成大量企業之間相互欠債,“這是我們要防範的風險。”

  城鎮化損害農民利益,社會難以保持安定

  城鎮化將成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但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看來,以往的城鎮化過程既有經驗也有教訓,“‘城鎮化’這個詞熱起來之後,相當一部分人産生擔憂是可以理解的。”

  陳錫文認為,以往的城鎮化有一些突出的問題,除了大量資源能源損耗、耕地佔用過多、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可持續發展難題外,一個明顯的問題是人口城鎮化滯後。

  據介紹,與世紀之交的2000年相比,12年來我國增加了2.5億的城鎮常住人口,但他們絕大部分沒有所在城市的戶籍,其中農民工佔大多數。陳錫文説,這些人在城市生活了多年,為當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由於身份問題,他們無法享受必要的公共服務。“有一個詞在中國被常常提到,叫土地財政,很多城鎮的發展對土地財政過於依賴,這就會造成對失地農民合法權益的侵犯。”陳錫文説,對於失地後進城的農民工,必須認真考慮如何在其失地後有長遠的生計保障,生活水準還能提高。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指出,如果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會成為貧民,將導致貧富差距拉大。

  陳錫文提醒,從世界各國來看,如果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中能實現社會平穩,那麼這些國家和地區大多是把城鎮化作為富裕農民的過程。而如果城鎮化剝奪農民財富、損害農民利益,那麼城鎮化的成果就不能持久,社會也很難保持安定。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需提防中等收入陷阱

  新興經濟體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在3000美元至10000美元的階段,既是中等收入國家向發達國家邁進的機遇期,又是矛盾高發期,很可能掉進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2012年,我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為6100美元,正處於中等收入國家階段,中國將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對此,林毅夫認為,中等收入陷阱産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産業結構沒有升級,勞動生産率沒有提高,大量人口無法找到工作,收入分配差距由此不斷擴大。因此,重要的是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産業升級,利用國家的後發優勢,提升經濟的競爭力。

  厲以寧説,社會動亂、收入差距拉大等是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中國要跨過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改革是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讓社會進入一個比較和諧的階段。同時加上技術創新和其他各方面的改革,我相信中國可以實現跨越。”

  林毅夫表示,按照目前的購買力平價計算,我國每人平均收入水準相當於美國的20%左右,這和上世紀50年代的日本、60年代的新加坡、70年代的中國臺灣和韓國與美國的差距一樣。

  “從國際經驗看,這四個經濟體利用後發優勢,都在這個階段之後實現了連續20年7.6%至9.2%的年均經濟增長。我相信利用同樣的後發優勢,在克服許多困難的情況下,我國也應該有潛力維持20年每年8%左右的增長。”林毅夫説。 (記者 朱立毅 林暉)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