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 正文

新浪微博,阿里巴巴囊中物?

2015-11-16 08:49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浪微博,阿里巴巴囊中物?

  柏可林 攝

  雖然阿裏收購新浪微博的消息還未坐實,但雙方都未曾直接否認,這次收購在邏輯上也完全説得通,收購完成後,阿里巴巴不僅又多了一個入口,而且傳媒的收購版圖也將繼續擴大。

  “不做任何評論,我們是上市公司,不能亂説。”這是新浪掌門人曹國偉對阿裏全資收購新浪微博傳言的最新回應。

  值得玩味的是,曹國偉回應的場合是阿里巴巴(下稱阿裏)揭曉今年“雙十一”戰果的發佈會現場。在阿裏全資收購優酷馬鈴薯集團之後,新浪微博成為被阿裏收購的下一個熱門之選。

  近日,有消息稱,新浪將全面停止社招並啟動業務整合優化,業內懷疑,新浪此舉是為了整體出售給阿裏時控製成本以優化財報,借此獲得更高的賣身籌碼。

  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阿裏收購新浪微博可能性極大,甚至有人認為是“早晚的事”。一方面,阿裏需要獲得新浪微博這個媒介,補齊短板;另一方面,新浪則是需要獲得變現能力。

  可能性不小

  11月4日中午,新浪董事長兼CEO曹國偉在微博上主動發聲,對停止社招的消息進行了辟謠。

  曹國偉稱,“各類媒體都在報道新浪全面停止社會招聘,我怎麼沒聽説過呢?”但就新浪是否整體出售給阿里巴巴的消息,他沒有進行任何的回應。

  此前,2013年4月,阿裏以5.86億美元買入新浪微博公司18%的股份,成為新浪的第二大股東。目前,阿裏持有從新浪剝離出來的微博公司32%股權。

  在分析人士看來,從對優酷馬鈴薯的資本運作來看,阿裏採取了先入股後全資收購的做法,從這點來看,它也同樣可能對新浪微博采取同樣的方式。

  另外,從雙方的需求來看,新浪被收購的可能性依然很大。“阿裏是希望獲得一個媒介,新浪則是需要獲得變現能力。”IT行業資深分析師唐欣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實際上,阿裏一直有收購新浪微博的意願,只是新浪方面之前一直比較看好微博前景,希望獨立發展。但是幾年下來,新浪微博並沒有取得突破,一直處於原地踏步甚至後退的局面。這個時候阿裏的收購就更為容易了。

  “阿里巴巴收購新浪微博的可能性較大。”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薛勝文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一方面,新浪在公眾間的活躍度下降,市場競爭力逐漸被削弱,凈利潤也在下滑,未來發展前景不太明朗,需要尋找強大的後盾做支援;另一方面,阿里巴巴正在加快網路生態佈局,收購新浪則可以讓阿里巴巴在新聞內容領域佔領一席之地,同時為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導入流量。

  IT行業分析師郝智偉則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醫療、雲計算和文娛是拉動阿里巴巴未來發展的三駕馬車,其中文娛是重要的板塊。目前,阿裏在音樂、影業、視頻以及傳媒公司等有了很大的佈局,其最終目的是要組建一個大的阿里巴巴文娛集團。

  “在各種社會新聞事件中,新浪微博仍然是重要發起地,所以,微博作為傳媒,其實還是有影響力的。即便活躍度不如以前那麼高了,大量的時間被微信所佔有,但是對於阿里巴巴補足整個傳媒板塊的短板來説具有重要意義。”郝智偉説。

  為何收購

  確實,從阿裏近期的資本運作來看,對文娛、傳媒這塊投資力度極大。包括24億元入股第一財經,45億美元收購優酷馬鈴薯,最近又和四川報業集團一起打造了“封面傳媒”,還傳言有意投資《南華早報》。

  “馬雲正在建造一個娛樂帝國,娛樂是其在電商交易之外,未來的重點佈局領域。”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娛樂和體育這塊,阿裏影業、阿裏音樂以及阿裏體育集團相繼獨成一體,阿里巴巴如何通過電商資源和平臺打通版圖的“任督二脈”,這是馬雲要考慮的戰略。這次的“雙十一”其實更像是這兩大業務板塊“娛樂+消費”的一個互動操練,同時也給資本市場描繪出了更大的故事版圖。

  那麼,收購之後,阿裏會怎麼來整合文娛版塊,發揮微博的作用呢?

  唐欣認為,阿裏在微博中嵌入更多的商業廣告是最直接的玩法。另外,獲取用戶數據,提供金融服務,通過微博構建電商客服體系等都可以實現微博的價值化。

  郝智偉則表示,關鍵要看新浪微博的變現能力,如果他變現的能力不是那麼強,加入阿裏之後,與阿裏本身資源進行連橫合縱、拼接組合不失為一個好方向。

  “比如,趙薇在微博上有很多分析,很有影響力,她就可以和視頻、影業、音樂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包括新片怎麼宣傳,粉絲如何運營,影視投資怎麼引導,娛樂寶怎麼玩,都能形成一個連橫合縱的效應。”郝智偉舉例説。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