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 正文

國際金價再度突破上行 黃金市場“出梅入夏”?

2014-07-15 11:2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上海7月14日電(記者陳雲富、杜放)進入三季度,包括地緣政治因素,以及美聯儲加息擔憂的減退,加上葡萄牙突發的銀行業困境,都使黃金貴金屬再度受到追捧,國際金價突破此前持續近一個月的震蕩區間,再攀新高。

   三季度通常是黃金的季節性消費旺季,亞洲地區傳統節日消費集中期也將到來,黃金市場能否“出梅入夏”?

   金價突破震蕩

   進入三季度,黃金市場即出現季節性強勢的“苗頭”。數據顯示,本季度的首個完整交易周,到11日週五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上市的黃金期貨收于每盎司1337.4美元,此前一個交易日,國際金價一度逼近1340美元,突破持續了近一個月的震蕩盤整區間。

   由於此前美聯儲表態短期不會加息,以及伊拉克、烏克蘭地緣政治因素發酵的帶動,避險買入資金一度推動國際金價在6月19日暴漲。“黃金市場隨後一直在‘消化’這一漲幅,如今金價衝破震蕩區間很可能為繼續上漲打開空間。”在分析人士看來。

   繼6月份之後,7月初的黃金推漲因素似乎再次“大集會”。“金融擔憂再現,加上地緣政治等支撐因素,避險的需求無疑是繼續推高金價的主要動力。”光大期貨分析師孫永剛表示,近期葡萄牙爆出的銀行業困境再度讓投資者聯想到四年前爆發的歐債危機,全球市場由此經歷了劇烈的波動。

   “與此同時,烏克蘭和伊拉克地緣政治因素的持續,美聯儲並未提及加息的狀況,加上傳統需求大國印度也未調低進口稅,推動此前等待降稅的珠寶商集中買入補充庫存,也都使黃金的需求預期大幅增加。”業內人士表示。

   投機資金再度青睞

   除了避險的因素不斷發酵外,黃金的“投資數據”似乎也逐漸指向提振市場的方向。據美國期貨監管機構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11日發佈的最新數據,在截止到7月8日的當周,代表投資投機重要力量的對衝基金連續第五周增持黃金、白銀期貨期權的凈多頭頭寸。

   數據顯示,截止到7月8日當周,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期權的投資投機凈多頭頭寸大幅增加7300余手,達14.4萬手,白銀期貨期權的這一數據同樣增持7000余手,凈多持倉達到4.4萬手。

   與此同時,此前持續減倉的黃金ETF也顯示出企穩並有所增長的態勢,到11日,全球最大的黃金ETF——SPDR黃金持倉量為800.05噸,從今年4月15日以來,該基金的持倉兩個月來再度回到了800噸上方。

   由於2013年國際金價暴跌近30%,SPDR黃金基金的投資者一度大幅減持550噸,成為2013年表現最差的10大ETF之一。“現如今,儘管很多機構依然在看跌黃金,但不可否認的是,今年來國際金價上漲了約10%,對投資者持倉的穩定作用逐漸也有所顯現。”分析人士指出。

   黃金是否“出梅入夏”?

   一邊是市場連續兩季度上漲,累計漲幅已接近10%,一邊則是傳統的實物消費旺季,對於投資者而言,7月初市場的強勁表現是否意味著金市“出梅入夏”?

   “從歷史季節週期來看,目前金市進入了每年表現最好的時段中。”據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的統計,在亞洲地區一些重要的節日、假日即將到來之際,傳統實物黃金主要消費地的巨大需求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不過業內人士也提醒,2014年來金融市場呈現不少矛盾之勢。“值得注意的是,比如作為避險資産的黃金,在傳統作為避險的指標中,美元指數、波動率指數卻在走低,同時黃金今年6月份也一改通常的低迷大漲了6%。”分析人士指出。

   “總體上,金市會否持續走高,仍取決於黃金的保值和避險功能是否進一步得到強化。”新湖期貨的分析則指出,三季度黃金的實物消費很可能逐步改善,但金市的表現依然需要包括“投資需求面”等方面的配合。

   為此有專家也指出,對投資者來説,黃金市場前期持續多年“單邊上漲”持續跑贏市場的時期或已結束。“作為投資品而言,黃金沒有分紅沒有利息,隨著價格的頻繁波動,值得關注的是,投資者此前將黃金視為具有貨幣、文化價值以及保值等多重屬性、功能于一體的狀況或許會改觀,黃金‘投資的價值’正逐漸回歸本來的面目。”有分析人士認為。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