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 正文

消費者月入1萬不敢逛商場 專家稱服裝價格虛高

2013-03-21 11:18 來源:中國廣播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昨天是春分,意味著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百貨商場裏的春裝正在爭奇鬥艷,愛美的女性們止不住地心癢:“又該買新衣服了。”但是新款春裝的價格卻讓消費者有些難以接受。在商場了一圈,卻挑不到一件可以出手的春裝,成了今年許多愛逛街女性的共同感受。

  有消費者説,“今年的春季新款幾乎就是照抄去年的秋款或夏款,只是在胳膊、肩膀、腰帶等局部加一些修改,但是售價卻要貴出不少。”比如去年秋天買的一件連衣裙,當時咬咬牙買的,花了1498元;這一季又出了件幾乎一模一樣的,售價就變成了1698元。而且今年的春季新款大多和去年秋裝的布料和款式一樣,價格卻普遍貴出200元。

  一位消費者説,她剛工作的時候,喜歡追捧最新款式的服裝,買衣服需要很大一筆支出,每個月近一萬塊的工資,到月底剩不了多少,但是現在不敢追新潮了,因為一萬塊錢的月收入已經逛不起商場了。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認為,衣服價格高這是很多消費者共同的感受。雖説新款服裝款式更新潮、更漂亮,但是用料質地和以前相比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因此價格存在很大的虛高。趙萍説,動輒上千元或者一兩千元的商品,對於普通的消費者來説實在太貴了,很多人由於收入有限,去買這些商品有點入不敷出。年輕人之所以把百貨商店當做試衣間,就是因為百貨商店商品價格太高,年輕人寧願到那試完,抄下型號之後到網上去買。

  趙萍認為,原材料上漲是服裝價格高漲重要的原因。對於服裝的生産來説,生産成本的原輔材料佔比達到30%到35%,而員工工資佔比佔到60%。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以及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很多服裝是來自於石油的下游,油價不斷上漲肯導致了原輔材料的大幅度上升。同時由於職工工資的不斷上漲,員工工資催生了企業的生産成本,生産成本的上升導致了最終的銷售價格上升。

  除此之外,代理制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目前國內的服裝生産企業不是國際大牌,對於這個渠道的控制能力相對比較差,所以他們傾向於選擇代理的方式來銷售自己的産品。一般服裝企業銷售一般會通過四種渠道,第一是代理制,第二是開直營店,第三,有一些先鋒的企業會選擇在網上銷售,在電子商務平臺來銷售自己的品牌商品。第四種形式就是在百貨商店租櫃檯來銷售自己商品的形式。

  趙萍説,在這四種方式當中,一般的企業會認為代理制會比較省心,複製能力會比較強,同時會節省自己的人力資源。而代理制的問題在於代理不可能只有一層代理,他一般都會有全國代理區域總代理、城市總代理等等,這樣層層代理的結果就是在每一個代理商的環節都要賺取利潤,都要交稅費,都要加價,最終層層加價的結果就推高了百貨商店銷售環節的零售價格。

  原材料、勞動力、租金上漲、層層代理制度是造成服裝零售價格虛高的重要原因,而現在價格漲上去後,消費者會不會買賬。面對商場裏面的高物價,不少精明的消費者,現在都轉投網路消費,和網店協作也成為了不少中小型生産企業的生存道路之一,但是這也很難算得上是長久之計,因為市場上正常品牌的加價率一般是6-10倍,而網店平均加價率大約只有1-2.5倍,即使走的很快沒有規模上還有品牌優勢的中小企業利潤依然很薄很容易垮掉。

  趙萍認為,少環節多渠道的銷售方式比較好,固然代理制對於生産企業和品牌企業來説是比較省心、省事、省力、省錢,但是代理制導致的結果是銷售價格過高,可能這個零售價在市場上就沒有競爭力,因此有必要探索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有一些生産企業就開始註冊新的品牌,那麼在百貨商店是一個品牌,在網店銷售的是另外一個品牌,是同一家企業生産的,這樣就可以形成差異化渠道,差異化競爭就能保證自己在不同的渠道都能夠吸引消費者,而不同的渠道之間又不會相互衝突。

  另外,對於品牌商來説,有必要在自己行銷推廣過程當中,更多注重自己品牌形象的塑造,更多宣傳自己的品牌,使品牌知名度不斷提高,話語權提高了,這樣在各個渠道交的各種費用相對會比較少一些,同時由於品牌知名度提高了可以通過特許經營等等方式,既可以節省成本又可以直接去開店,對於這些品牌商來説渠道拓展的空間應該説還是有的。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