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點擊排名  > 正文

同齡畢業生薪酬相差3倍多 工科“女神”就業吃香

2015-06-03 09:39 來源:新快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三本”軟體師月薪2.5萬 北大生當HR僅8000元

  調查顯示,考大學時選的“熱門”專業,畢業找工作時不一定“吃香”;而考了差的學校,就業後拿的薪水可能還更多。 祝賀/攝(資料圖)

  某網際網路企業發佈高校男女熱門專業分析指出,考大學有時候選對專業比選個好學校更重要

  同樣是28歲的北京畢業生,北京大學的畢業生從事HR(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月薪8000元;而某三本院校一畢業生擔任公司的高級軟體工程師,每月薪酬已高達2.5萬元!“選專業還是選學校?”這是每年高考生,都要面臨的難題。據某網際網路企業調查顯示,崗位差異是影響薪資待遇的重要原因,而高校專業直接決定了就業崗位。

  女生最熱專業薪酬待遇不“美”

  語言和教育專業,向來是女生挑選專業的“熱門”。這也導致高校裏的這些專業,女生佔比很大。據iPIN.com大數據顯示,在眾多的大學專業裏,“旅遊管理與服務教育”專業女生佔比最大,達到86.4%,學前教育專業女生比例也高達86.4%。

  據其統計20大女生較多的專業裏,有16個專業的女生佔比達到或超過80%。這20個專業中,外語類最熱,有9個,佔據排行榜近一半。而“出國可能性高”、“去外企工作機會大”等,都是女生喜歡它們的原因。

  但就業前景來看,許多大家趨之若鶩的“熱門”專業,畢業後的就業情況卻並不一定樂觀。如學前教育月薪起薪才3000元出頭,薪酬的成長性也不高,畢業五年平均月薪為4853元。外國語文學類專業的情況比教育類專業好點,起薪大多在3600元左右徘徊,畢業五年平均月薪為6605元。

  工科“女神”就業很吃香

  相比而言,女生比例略高於男生(55%左右)的金融類,雖然起薪也不高,但薪酬成長性頗高。據iPIN.com數據,儘管金融類的專業平均起薪才3937元,但每年工資漲幅都在10%左右,甚至更多。以金融工程為例,女生比例為54%,畢業起薪4363元左右,畢業五年月薪幾乎增加了一倍,為8339元。

  而平均男女比例為8:2的電腦類專業薪資增長潛力巨大——雖然起薪或許不高,但是每年工資漲幅近15%。以資訊安全專業為例,平均起薪3442元,五年後月薪可達7587元,畢業十年月薪則增至12000元左右。讀理科的女生在填報志願時,大可考慮電腦類專業。此外,因為專業裏女生比例很小,都是男生心目中的“女神”。

  同齡畢業生薪酬相差3倍多

  “雖然高校畢業生的薪酬待遇基本與學校知名度成正比,但並不意味著 非名門 高校畢業生就與高薪無緣。”iPIN.com CEO楊洋介紹,以北京百度的一組數據為例,同樣是28歲,某211大學行政管理系的一名畢業生擔任銷售代表一職,月薪6000元;一名北京大學的畢業生從事人力資源工作,月薪8000元;而某三本電腦應用技術專業的一名畢業生擔任公司的高級軟體工程師,每月薪酬已高達2.5萬元,相當於年薪30萬元(上述薪酬均未計算業務提成及年終獎等)。

  “後者的年薪是前兩者的數倍,而當年高考時他們的分數卻可能相差100到200分。”楊洋認為,崗位差異是影響三人薪資待遇的重要原因,iPIN.com的數據顯示,北京百度銷售代表的平均月薪是6820元,高級軟體工程師為16084元,人力資源專員/助理則為5143元。

  同一專業不同地區月薪相差近兩千元

  決定工作崗位的往往是大學時所選的專業,因此有人認為,選專業重於選學校,iPIN.com的數據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以北京大學為例,當年都以高分進入北大的學生,畢業五年後,待遇卻出現巨大差異,薪酬最高的為會計學專業,達24153元,而排名第十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只有10300元,兩者相差13853元。

  就業地不同,也會影響薪酬待遇。每個學校有各自的優勢專業,不少二、三本院校的老牌專業,其認可度甚至高於“985”、“211”的名校。

  同樣是紡織工程專業,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同學畢業五年月薪為7286元,而帶有“985”、“211”光環的四川大學,這一專業的學生畢業五年薪酬則是5385元。(記者 王娟 實習生 肖曼菁)

[責任編輯: 趙燕]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