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氣象愛好者在網上隨意發佈個人預測的氣象資訊,可能會遭遇重金罰款。
在社交平臺討論天氣,是不少網友的愛好。/新聞晨報記者殷立勤
原標題:民間氣象預報“封密碼”5月起實行
今後,氣象愛好者在網上隨意發佈個人預測的氣象資訊,可能會遭遇重金罰款。5月1日起,《氣象預報發佈與傳播管理辦法》(下稱《辦法》)開始實行。該《辦法》規定,除氣象臺外,其他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會發佈氣象預報,違者最高可處以5萬元以下罰款。
對此,多名“氣象達人”表示,該禁令不會對他們的網路活動造成影響,但自此會弱化預測的概念,強化氣象分析及科普。他們認為,引起人們恐慌、嘩眾取寵並造成嚴重後果的氣象預報才是最受打擊的。不過與幾年前的百花齊放相比,近兩年來的民間氣象預報的確有著熱潮消退的趨勢。
更換據點:
轉至更私密的微信發佈
2009年,因為在微博上對上海11月上旬的寒潮侵襲大膽而準確的預測,網友“花藤龍心”一夜成名,被網友封為“氣象帝”。此後,“花藤龍心”作為民間氣象愛好者的代表,其觀點常常出現在各類媒體的氣象報道中。但去年以來,人們卻很難再看到“花藤龍心”的名字,一些粉絲也到其原來常駐的論壇詢問“氣象帝”蹤跡,懷疑其已隱退。
事實上,“花藤龍心”早已將“據點”搬到了微博,不再使用原來的ID,但仍在繼續普及著氣象知識,記錄上海天氣,做短期天氣趨勢預測提醒,近來還會給粉絲們一些關於空氣污染的提醒。5月1日以後,會不會停止此類資訊的發佈?對此,“花藤龍心”表示,日常氣象資訊的探討應該不會受影響,主要就是預報災害性天氣時不要引起恐慌,“比如有個颱風要來,氣象局全面分析其登陸可能性,我們也可以研究它會不會登陸,但要注意用探討的語氣,不是肯定式的預測。”
這一觀點也得到其他氣象愛好者的認同。曾經十分活躍的氣象愛好者“小鬼”對記者表示:“只要不過激,我認為日常的天氣預測沒什麼問題,那只是我講出來的個人觀點而已。受處罰的前提是造成了嚴重的後果,我想這項規定的發佈是打擊那些極端的、嘩眾取寵式易造成人們恐慌情緒的預測。”
不過,也有氣象愛好者對此有所顧慮。氣象達人“小善”是近年來比較活躍的氣象愛好者,在微博上擁有過萬粉絲。2013年,“小善”就因被人舉報非法預報,而宣稱“退出氣象界”。不過,氣象部門未作處罰,“小善”也再次回歸,繼續熱衷於氣象資訊分析。近兩個月,粉絲發現“小善”的預報頻率銳減,原來他的精力已轉移到新“據點”微信。“小善”告訴記者:“最近發得少是因為天氣比較平淡,夏天可能多推送一些消息,但夏季主要也是氣象分析,不以預測為主。”
達人隱退:
“氣象帝”興趣轉向炒股
多年來這些成名于網路的氣象愛好者,根據國內外氣象網站數據或自行開發的軟體做出民間氣象預報,擁有大批粉絲。和謹慎的氣象部門預報相比,氣象愛好者們的預測更為大膽,語言更加生動。
但記者昨天調查發現,民間氣象預報最火的時期已經過去了。伴隨著一個個“名賬號”的淡出或半隱退,氣象愛好者爭相預報天氣的勝況不再。氣象愛好者俱樂部“風雲匯”成立於2011年,多名成員透露,“風雲匯”已經很久沒有線下活動了,“以前會組織一些講座、專家交流,現在基本上就是群裏面聊聊。”
“小鬼”中學時期因對颱風路徑感興趣而開始愛好氣象,颱風路徑為什麼這樣走?為什麼看上去無規律可尋?這樣的問題深深吸引著他。大學起他開始著手研究氣象資訊,畢業後開始發表氣象預測,不過如今他也基本“隱退”。
“小鬼”最後一段密集發佈天氣相關資訊的時段是2013年底,去年起基本退出微博,只偶爾回來看看。
他告訴記者,因為微信的興起,他已不怎麼玩微博了,基本放棄了開放式的天氣預測。“主要是個人沒有精力再弄了。當年我開始預報天氣時才畢業一年,現在已經畢業四年了,時間過得很快,生活壓力大,很多瑣碎的事情上來,不像學生或者剛畢業時有那麼多業餘時間。氣象預測是非常耗精力的事情,我現在只當成興趣愛好,有時候看看發發朋友圈,但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大範圍發佈,不想在風口浪尖引起爭論什麼的。”
“花藤龍心”的興趣則早已向股市轉移。目前他的微博上,能夠看到氣象分析和股市分析穿插甚至融合發表的情景。他們不約而同地告訴記者,氣象論壇最活躍的永遠是學生群體,現在已“交棒”給“90後”、“00後”,作為奔三甚至奔四的群體,曾經活躍的氣象愛好者漸漸淡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記者手記]
商用APP期待細化“紅線”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于新文在解讀此次《氣象預報發佈與傳播管理辦法》時表示,氣象預報的統一發佈制度是為防止因多渠道發佈氣象預報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而定。
不過,氣象專家認為,《氣象法》早已在第二十二條專門對氣象預報統一發佈制度作出規定,此次《辦法》是對氣象預報的統一發佈制度的重申。
然而,外界最關注的是,法規的紅線在哪?什麼樣的行為才構成向社會發佈氣象預報?昨天,記者多方求證下,中國氣象局或市氣象局都不願對此作進一步的解釋。
有觀點指出,《辦法》一些表述還尚待明確。比如“本辦法所稱氣象預報發佈是指氣象預報向社會無償公開的過程”,那麼有償預報是否被允許?以及什麼是“向社會發佈氣象預報”,微博、微信、QQ群、論壇甚至小區貼紙、黑板報,多大的傳播範圍才算違規?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的解釋。
而除了“民間預報”,一些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手機APP也涉足,他們渴望能放開這個領域。這些天氣軟體不僅界面親和,有些還開通了用戶交互功能,允許用戶上傳即時的氣象照片。商用APP從什麼渠道獲得天氣資訊,他們的預報發佈是否“觸線”呢?
[責任編輯: 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