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點擊排名  > 正文

北京APEC限行細則:單日單號雙日雙號限行

2014-10-10 15:08 來源:法制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法制晚報微博消息 北京單雙號限行細則發佈,整個北京市行政區域內單雙號限行;每天3時至24時實行;單日單號限行,雙日雙號限行,同時暫停實施尾號輪換限行措施; 外地進京車輛同樣執行且早高峰不得進五環;公車全天停駛70%;擬增公交400輛。(記者謝璐)

  此前報道:

  11月3日-12日APEC會議期間,北京單雙號限行

  11月3日至11月12日,北京機動車將實行單雙號限行措施,屆時自駕車出行比例將減少35%左右,預計每日乘公共交通出行人數將增加300萬人次左右。北京交通部門期間擬提升2%公交運力保障出行。

  APEC會議期間北京將放假調休6天 企業自行安排

  APEC會議11月在京召開,記者昨天從北京市政府獲悉,經國務院批准,除會議保障部門、維持城市運作部門,在京中央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北京市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11月7日至12日放假調休,共6天。此次調休對象也包括本市大中小學和幼兒園,市教委有關負責人透露,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進度。旅遊專家表示,臨時假期將提振淡季國內遊市場。

  在京企業可以自行安排

  經國務院批准,除保障APEC會議和國事活動、城市運作等必要的工作崗位外,在京中央和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北京市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11月7日至11月12日調休放假,共6天。其中,11月7日(星期五)、10日(星期一)放假,11月11日(星期二)、12日(星期三)調休,11月2日(星期日)、15日(星期六)上班(見右圖)。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安排。

  北京市政府表示,調休放假期間,各區縣、各部門、各單位要認真做好值守應急、安全保衛、消防安全、衛生防疫等工作,確保APEC會議順利召開和全市社會生産生活正常進行。

  1、為什麼安排會議期間放假?

  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莊志東表示,APEC會議期間放假調休屬於國際慣例,同時也為了配合交通限行政策,方便市民出行。此外,降低社會活動的強度也是緩解環境污染的有效措施。

  2、臨時放假尚無通行政策

  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德謙表示,此次北京市臨時在11月APEC會議期間放假並不屬於國務院發佈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範疇內,它只是地方政府將這個放假的方案上報中央政府後,由中央臨時決定批准的。但是,這種臨時性的放假在國內是有先例的,比如當年上海開APEC會議,北京開奧運會,都曾臨時放假,不過類似這種因為某些國際化的大型活動放假一直以來都是各城市之間互相參考借鑒,還沒有形成一個具有法律效應的通行政策。

  中國旅遊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魏小安表示,這6天假期不由市假日辦主導假日工作,市假日辦只是在法定節假日協調工作,像這種臨時性放假由政府統一牽頭管理各項事宜。

  3、6天假期若上班有無加班費?

  對於APEC會議召開期間,調休放假的6天裏上班是否有加班費的問題,北京市弘嘉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楊保全律師認為,不會有加班費這一説。

  楊保全表示,根據《勞動合同法》等相關規定,只有與單位存在勞動關係的人才有我們通常所説的150%、200%、300%的加班費,一般指的是企業勞動合同制員工。而此次文件適用範圍比較窄,限定了適用於在京中央和國家以及北京市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把企業排除了,“也就是把具有勞動關係的絕大部分人排除在了必須放假的範圍,企業可以放假,不放假也不違法,上班也沒有加班費”。

  對於文件適用的放假人群,楊保全律師認為,首先,在國家機關上班的大部分都屬於公務員,不適用於《勞動合同法》,沒有《勞動合同法》上的加班費一説。

  對於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絕大多數都是編制內的人員,與單位是人事關係,主張加班費欠缺法律依據。對於部分編制外人員,即與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簽訂勞動合同的人員,理論上有可能涉及加班費。但是此次調休畢竟不是法定假日,即便正常上班,編外人員也應該沒有加班費。“這有點像三八婦女節這種部分公民的節日,應該放假而沒有放假,很難主張到加班費。”

  楊保全律師認為,綜合適用人群和法律規定,此次放假6天,上班的人應該是沒有加班費的。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