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 正文

新速騰“斷軸門”再發酵 百名車主走法律維權

2014-09-17 08:48 來源:央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北京9月16日消息(記者劉飛 實習記者曹夢媛)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最近,全國各地陸續有一些新速騰車主反映,説他們的車輛的後軸縱臂有斷裂的問題。根據中國汽車品質網的統計,今年1月到7月,在投訴數量的排行榜當中,一汽大眾速騰以近九百條的投訴居首位。相關問題也在持續的發酵,而且一波三折。

  今年7月22號,一汽大眾曾經發出聲明,稱組織各方技術專家進行了全面的診斷和評估。根據最新的診斷報告,新速騰的"後懸架問題"屬於極個別案例,並不是設計和製造過程當中出現的批量問題,請廣大消費者放心。不過,這份聲明並沒有讓一汽大眾成功的自證清白。

  聲明發佈不到一個月,8月14號,國家質檢總局在官方網站上發佈消息,表示已經正式啟動對一汽大眾新速騰後軸縱臂斷裂問題的缺陷調查。現在,又一個月過去了,上百名新速騰車主開始著手從法律途徑進行維權。相關律師表示,已經向一汽大眾發出了律師函,但是還沒有得到回復和反饋,下一步維權工作正在籌備當中。

  現在,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新速騰車主發覺自己的車輛有問題,並且加入到了維權行列。

  北京車主李先生:今年的5月2號,就是正常行駛途中,突然間覺得一踩剎車車就出現跑偏跑的嚴重,後來停下裏以後才發現後懸挂斷裂了。馬上就給4S店打電話打電話了,他們派拖車拖回去了,最後給換了一個新的。

  河北車主王先生:平時就是上下班開,我前段時間去4S店檢查,檢查發現那個一圈圈的那個銹紋,出現這個狀況了。你看那一圈圈的裂紋,説斷可能是就斷了。看網上有的也是跟我的差不多,反正我的是右輪,左邊沒事。看網上他們有的受力分析,也是右輪可能受疲勞的程度要比左輪要大。

  各地維權行動屢見不鮮。但不少車主表示,維權行動實際收效並不明顯。開始有車主把"一汽大眾"用諧音叫成"遺棄大眾"來表達不滿。一些車主到4S店檢查,得到的答案也大都是沒事。

  河北車主王先生:他們説很正常,就是沒事,他們説就是漆裂痕。我找了好多次,他們都説是沒事你開吧。你們説沒有事,好,你們誰給我做技術總工你給我簽一個字,説這個你上高速吧,該坐人坐人,你給我簽一個字,他説這個我們給你簽不了,這個你總公司也給你簽不了。

  河南車主張先生:能看到銹點跟一道斜杠的裂痕,然後我説我要去檢查,然後他説,説你這個有銹斑有那個痕跡都是正常的,他説,衝壓造成的,我也不懂什麼是衝壓。

  李先生和王先生目前已經委託了律師事務所,希望通過用法律途徑來維權能有更好的效果。目前,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已經接到216名新速騰車主的授權代理,魏紹玲律師説,已經向一汽大眾發了律師函,但還沒有收到答覆。

  魏紹玲:我們這個前期基本上車主召集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了,現在我們已經給大眾這邊發了律師函。律師函大概發了20天左右了,就是跟廠商主要溝通一下他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還有就是需要廠家這邊,他們一些解決方案,但是廠商這邊還沒有給答覆,我們可能也要啟動下一步的維權工作。

  記者:提起正式的這個起訴啊?

  魏紹玲:會有的,確定的時間還沒有定,這個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

  對於車主們的訴求,魏紹玲表示,要先進行定性,才能確定具體的解決方案。

  魏紹玲:這個因為他是涉及到一個比較嚴肅的法律問題,屬於是這個車的品質問題或者是設計缺陷,屬於定性的問題,就是説他到底存不存在這種設計缺陷或者品質問題。如果要是本身是設計上的一種缺陷的話,那可能是就即使是召回,也沒有辦法彌補這種損失的,因為可能這個車本身就不能用了。所以説,這個也要看進一步的專家的論證或者説相關的鑒定。

  國家質檢總局對一汽大眾新速騰後軸縱臂斷裂問題的缺陷調查還未有定論。曾聲明"新速騰的後懸架問題屬於極個別案例,並非設計和製造過程中出現的批量問題"的一汽大眾,目前對於該問題也變了説法。一汽大眾客服人員表示,對於相關問題詳細的調查評估還在進行。

  客服:一汽大眾目前仍然在進行更為詳細的調查和評估,儘快給消費者一個滿意的答覆。關於之前總局的調查,一汽大眾十分重視,將積極配合質檢總局的工作,根據質檢總局的要求,提供完整的産品資料和相關支援。一汽大眾將會連同各區域經銷商和相關部門一起努力,以消費者的利益為先,切實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