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 正文

中汽協:國內車市四季度觸底反彈幾無懸念

2014-09-16 08:49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儘管從年初至今,中國汽車市場産銷累計增速呈現回落走勢,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依然認為依靠四季度的衝量,車市增幅會有所反彈,全年銷量增長也將重新回到8%的增長軌道上。

  中汽協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8月我國汽車産銷分別完成171.44萬輛和171.56萬輛,産量同比增長2.2%,銷量同比增長4%。1-8月汽車産銷分別完成1521.89萬輛和1501.73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6%和7.7%,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2.9和3.6個百分點。其中8月汽車産銷同比增幅均為今年以來的最低水準,汽車累計産銷增速回落至9%以下。

  中汽協副秘書長姚傑認為,8月車市增長放緩符合季節性規律,按照慣例,四季度將是汽車市場衝量的季節,銷量增幅也將回升。

  乘用車市場增長明顯

  事實上,雖然車市數據的表現並不理想,但其中也不乏亮點。在經歷了7月淡季低谷之後,乘用車市場率先出現增長跡象。統計數據顯示,8月乘用車銷售情況略好于7月,當月環比和同比均呈一定增長,8月乘用車共銷售146.82萬輛,環比增長8.12%、同比增長8.5%。值得關注的是,MPV和SUV增速最為明顯。8月MPV環比增長22.71%、同比增長38.27%;SUV銷售環比增長6.25%、同比增長29.63%。

  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表示,近兩年中國市場SUV一直處於井噴狀態。今年,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瞄準小型化SUV市場,SUV市場仍將熱度不減。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緊湊級SUV佔據整個SUV市場份額的62.7%,今年上半年SUV銷量數據顯示,排名前五的車型均也為緊湊級車。對此,有業內人士預測,目前中國內地SUV市場主要是合資品牌和中國自主品牌兩分的格局,隨著各廠商新車的不斷推出,今年15萬-20萬元價位區間的市場競爭將更激烈。

  自主出口將止跌回升

  值得關注的是,自主品牌乘用車在國內的市場份額連續12個月下滑,海外市場的銷量遭遇負增長。統計數據顯示,8月自主品牌汽車出口6.81萬輛,環比下滑5.1%,同比下滑3.5,1-8月累計銷量58.48萬輛,同比下滑8.4%。

  不過,對於自主品牌出口主流企業而言,進軍海外市場已成為趨勢。雖然不少國家對進口整車的政策和關稅加以“限制”,但海外投資建廠成為自主車企主要的出口方式。

  據悉,目前中國汽車出口市場以發展中國家為主,近年來,多家自主車企宣佈在海外投建工廠,其中奇瑞是在巴西投資建廠的第一家中國乘用車企業,巴西工廠是奇瑞在海外獨資興建的最大整車工廠。吉利、比亞迪、長城汽車、長安集團、江淮汽車也計劃在今明兩年實現巴西市場的本地化生産。

  統計數據顯示,8月奇瑞出口10502輛,同比增長10.1%、環比增長23.7%,並在巴西建成投産後,與委內瑞拉商務部簽訂了1.3萬輛的整車採購意向書,這讓奇瑞成為國內自主品牌中根植海外市場的受益者。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自主車企海外市場投資建廠的興起,自主品牌也將通過出口突破增長瓶頸,實現銷量的止跌回升。

  政策促車市消費釋放

  在董揚看來,汽車産業目前的政策恰逢又一個十年調整期,政策的針對性要強一點,有效期要短一點,以促進汽車産業的發展。

  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和財政部近期聯合發佈新一輪關於開展1.6升及以下節能環保汽車推廣工作的通知,併發布“節能産品惠民工程、節能環保汽車(1.6升及以下乘用車)推廣目錄(第一批)”公告。根據公告,共28家車企的約150款車型將享受3000元的節能補貼。

  有觀點認為,自主品牌的強大需要政策的進一步扶持,首批車型的確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策期待拉動自主品牌市場的傾向性,也將進一步推動小排量汽車銷量的增長。

  對此,中汽協方面表示,隨著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中汽協依然維持2014年全年汽車市場需求約在2383萬輛左右的預測,四季度的車市消費也將得到釋放,全年累計增長率將回歸到8.3%左右。

  北京商報記者 藍朝暉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