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汽車  > 正文

天津公布限號信息相左 專家:政府不能先打折扣

2013-12-24 09:36 來源:中國廣播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從本月20號開始,霧霾又殺回了"京津冀"地區。為此,多地先後啟動了預警應急響應。但就在啟動預警應急舉措時,卻出現了一些麻煩。從22號晚上7點22分,到深夜11點22分之間四個小時內,不少天津市民得到了兩條完全不同的預警提示信息。

  第一條來自天津市環保局網站和其官方微博@天津環保,內容是22號-25號天津將出現重污染天氣,環境空氣質量指數范圍是210-330,經市政府批準,發布Ⅲ級重污染天氣預警。而其對應的Ⅲ級響應強制性措施,明確要求從23號零點起尾號為3和8的機動車限行。

  但隨後來自天津市交管局的信息通知,限號措施暫不執行,這時已臨近深夜。兩邊都是"權威"發布,信息卻完全不同,這讓不少天津市民犯了"嘀咕",究竟該聽誰的?重污染預警應急信息應該如何發布?不同之間信息打架,公眾該怎麼辦?

  天津市民:說限號嗎,也沒有一個時間差,給大家一個反應的時間。

  對于不少天津市民來說,這個問題從22日晚間開始就一直沒能得到答案。就此,記者昨天致電天津市環保局、交管局等相關部門,幾經轉折,天津市委宣傳部向中國之聲發來一份回應。其中提到,按照規定,天津在達到重污染級別時,會由天津市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發布預警信息。按照規定,確實會在發布信息發布的第二天零時起,在限行區域實施機動車尾號限行措施,對違反限行規定的車輛將依法實施處罰。但因為22日是首次實施重污染天氣機動車限行措施,考慮到廣大駕駛員調整出行安排需要一定時間,因此天津在這次信號管理採取提示、勸阻措施,暫不處罰。

  記者查閱天津市環保監測中心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就在預警信息發布的第二天,也就是23日早晨天津的空氣質量指數已經達到300以上,屬嚴重污染,啟動應急響應理所應當。有市民表示,如果檢測到確實存在重污染風險,那就應當執行有效措施消減污染。政府有關部門需要做的,是將限行措施通知到市民,而非暫不限行。

  天津市民:誰有車,有尾號3或者8,你就發短信可以通知啊,交管局你說不管群發也好還有什麼也好,說了限就是應該限制,不能說了不算啊,那不行啊。

  而對于市民普遍質疑的"為何兩部門發布信息衝突",天津市在回應中並未給出明確理由。不過記者在此前的採訪中了解到,目前各地針對重污染天氣預警應急的機制都在建立磨合之中。河北省環保廳監測站站長謝劍鋒表示,對于預警信息如何及時有效發布,各地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謝劍鋒:整體上這個要求做起來,環保監測部門和氣象部門的協商機制需要進一步建立,包括信息怎麼發布,技術把關,專家意見,通過部門審批,然後最終形成政府決策,怎麼再向社會發布,正在都在磨合之中。

  為此,本月13日,環保部專門發布通知,要求各地建立空氣重污染監測預警信息發布和報送制度。通知要求,空氣重污染監測預警主體應是地級及以上城市人民政府,預案啟動後,地級及以上城市環保部門每天要將應急預案啟動時間、主要污染物變化范圍、污染等級、污染趨勢和採取的主要措施等情況報省級環境保護部門。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長汪鍵此前就表示,預警應急是目前各地在應對空氣污染問題上最需著力解決的問題。

  汪鍵:在應急方面,要求各地必須確實要加大應急力度了,比如說重污染天氣連續三天要超過300,那就是提前48小時採取措施,告訴老百姓三天單雙號行駛,學校停課,所有重污染企業限產限排。

  不過不少環保業內專家也坦誠,由于目前重污染天氣預警需要考慮當地氣象因素、污染物累積條件以及外來污染物輸送等多方面因素,在監測及時及準確性方面還有待提高。

  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方力:準確度跟咱們的氣象預報差不多,如果說第二天是沒有達到這種程度,我們辦公室會按照正常程序解除。

  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院教授楊衛東表示,霧霾應急處置作為一項以前從未操作過的措施,勢必會受到經驗、技術等方面的局限。

  楊衛東:就是因為應急管理本身特殊性決定的,它和常態管理是不太一樣的,所以這種處置既能夠有效解決問題,當然也會侵犯老百姓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之下,可能建立科學性就至關重要,不能夠像天津出現這種烏龍的傾向。

  事實上,根據記者了解到的情況,雖然對于重污染預警應急,此前各地並沒有經驗,但是目前環保部和不少地方都已經做出了詳細的規定。比如環保部就要求,預警信息還應有統一的發布渠道。各省(區、市)環保部門要建立依托當地主流新聞發布平臺和新媒體發布空氣重污染預警信息的制度,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和報紙等媒介,以及政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必要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及時發布空氣重污染預報預警信息。而天津市同樣也有這樣的要求,可是在22號當天,不少天津市民卻反應,當時並沒有及時通過這樣的方式得到相關發布信息。

  如何讓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第一時間發揮作用,有市民建議,應該協調為先。

  市民:協調好了你就沒有這個誤會,兩元化發消息市民聽了就亂了,信哪個還是不信哪個,主要還是有關部門做好工作,細致一點。

  楊衛東表示,尤其是對于對市民影響較大的措施,就應該按照目前已經作出規定的方式盡量多的方式和渠道進行發布。

  楊衛東:就像限行這樣的措施可能是越早越好,不禁越多越好,方式方法越充分越好,我們現在的技術我覺得應當沒有太多問題。

  從目前的情況看,重污染預警可能會在今後一段時間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楊衛東認為,在霧霾預警應急上,政府部門不能先打折扣。

  楊衛東:像霧霾這樣新的事物,我們說是一個應急,但實際上它是一個不斷的積累經驗的過程,我想通過別的國家,通過其他事件當中能夠積累經驗,這應當是一個共識,一個地方或者一個政府部門不能因為說這是一個新生事物就降低水準。

  其實大家都可以預判一下,像剛才說到這種極端惡劣天氣可能還會時有發生,應急管理機制還將發揮重要的作用。那麼在未來如何協調各部門之間行動一致?如何最大程度降低對公眾生活的影響?可能需要很多政府部門好好動動腦筋。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