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汽車三包規定自10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規范汽車消費市場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這部實施剛剛“滿月”的新法規在具體實踐中面臨哪些問題?下一步又該如何推進汽車三包的更好實施?
據國家質檢總局介紹,三包規定實施以來,我國汽車三包信息全面備案公開。截至目前,共有88家汽車生產者進行汽車三包信息備案發布。其中,國產汽車61家,進口汽車27家,涉及134個品牌、4407個車型、銷售修理網點29868個。
與此同時,技術咨詢人員庫逐步建成,汽車三包爭議處理工作體係也不斷健全。
“質檢部門也發現部分汽車生產商存在信息備案公開不規范,部分汽車經營商違規減免、規避三包責任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陳熙同31日在質檢總局例行發布會上說。
陳熙同介紹,一是部分汽車生產者信息備案公開不規范;二是部分汽車經營者設置違規條款減免三包責任;三是部分“美規車”銷售商規避三包責任。
“針對上述問題,質檢總局和各級地方質監部門將採取相應措施,有效推動汽車三包規定的貫徹實施。”陳熙同說。
他介紹,質檢總局和各級地方質監部門將組織專家對汽車生產者信息備案、公開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進行全面評估,公布評估結果,督促信息備案、公開工作滯後的汽車生產者嚴格按照汽車三包規定,迅速完成整改。同時,對三包憑證、《維修保養手冊》、購車合同“附加條件”內容違規的汽車生產者和銷售者,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依法予以查處。
此外,將加強汽車三包違規信息披露,進一步完善汽車三包專家管理機制。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