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 正文

市場政策雙面夾擊 進口高檔車前景堪憂

2013-05-24 09:11 來源:中國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經過前3個月的煎熬後,進口車終於在4月份迎來了2.1%的微幅增長。業界人士表示,相比1季度的萎靡表現,4月份進口車市已經恢復了正增長狀態,但從1~4月累計數據來看,進口總量為31.9萬輛,同比下降14.3%,前景依然不樂觀。

  在進口車整體吃緊的前提下,進口高檔車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據中汽協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三大德係高檔品牌只有奧迪前4個月銷量月均呈兩位數增長。今年前4個月,奧迪銷量同比增長14%,寶馬這一數字為8.6%,賓士只有6.6%。

  現狀:銷量下滑 庫存超標

  “價格走低、庫存攀高、量高利薄成為2012年進口車市場的三大重要特點。”基於對過去一年的悲觀總結,業界對於進口車市場2013年的展望用了4個字:更為嚴峻。就一季度看,不幸的是,一語成讖。

  數據顯示,今年1-3月份中國海關進口車數量為22.9萬輛,同比大幅下滑19.4%。在進口車前十五大品牌當中,除路虎、JEEP、沃爾沃和捷豹外,其餘品牌均為負增長。其中,以20109輛排名第三的路虎,一季度增長了27.9%,JEEP以18590萬輛排名第四,同比增長77%,沃爾沃和捷豹雖然基數並不大,但增幅分別達到了67.1%和109.9%。不過,排名第一的寶馬下滑了31.9%,大眾出現了49.2%的下降,銷售1.315萬輛,排名第六。日係車中,雷克薩斯同比下滑38.9%、斯巴魯下滑39.9%,Mini更是下滑了55.3%,銷售4448輛,排名墊底。

  “進口車經銷商庫存連續8個月超出庫存標準系數1.5的警戒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近幾年汽車市場中進口車經銷商庫存連月超標的情況並不多見。“庫存系數一旦超過2.5,則反映庫存過高,經營壓力和風險都非常大。”

  據了解,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2月抽樣調查的50個品牌經銷商中,庫存系數超過2.5的品牌有15家,而在15個品牌中進口車經銷商佔據6家,分別是英菲尼迪、謳歌、寶馬、捷豹路虎、雷克薩斯、沃爾沃。相比之下,合資品牌庫存系數2.07,自主品牌庫存系數為1.44,遠低於進口車庫存表現。

  原因:市場政策 雙面夾擊

  是什麼導致進口高檔車步履趨緩?對於今年開年進口車帶動的高檔車銷量受挫,業內人士認為有這樣幾個原因。

  一是此前兩年進口車廠商對銷售形勢過於樂觀,而進入2012年第二季度後,事與願違,造成高庫存積壓。“進口車廠商要先消化完之前的庫存才可以進新車,所以今年年初的進口數量減少了。”

  分析稱,2012年由於一些跨國汽車公司銷售目標過高,導致進口車庫存大增、價格大幅度下探和經銷商大面積虧損。自2012年四季度起進口汽車市場供給開始調整,海關進口汽車量出現25%的下調,而這種調整趨勢延續至今。

  二是自去年年底中央號召政府、軍隊機關厲行節約,出臺“八項規定”和“六項禁令”以來,不少準備買進口豪華車做公務車的政府、軍隊機關,都取消了原來的購置計劃,轉而購買國産車。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進口高檔車的銷售。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末,我國進口車上牌量為97萬輛,未完成原定的100萬輛目標。而未來如果政策限制不解除,進口車依舊面臨嚴峻局面。

  未來:市場回歸理性消費

  “與前兩年動輒30%-40%的增速相比,今年進口車市場將延續2012年年末的理性增長態勢,預計全年進口車銷量增長應該在10%左右。”而這一增速,被業內認作是“理性回歸”。

  分析認為,過去進口車市場的高增長原因在於國內的消費結構不合理,目前進口車市場已進入下行空間。從品牌結構看,日係豪華車市場份額將繼續回落,美係豪華車由於“雙反”政策到期且目前沒有宣佈繼續執行,2013年銷量有望提升。

  此外,4月的監測數據顯示,進口車結構向小排量傾斜趨勢更加明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來自即將於今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辦法》。

  “這個辦法不僅針對國內企業,同樣也針對進口車,據説超標是可能罰錢的。進口車排量向小排量傾斜將會是今後的一個趨勢。”業內人士表示。(宋家婷)

  標簽:進口車庫存系數排量大幅度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