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 正文

評論:自主品牌難享中國車市盛宴

2013-05-24 09:11 來源:中國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懸浮在中國車業上空的不確定情緒再度集結。並不是説市場出了什麼問題,相反,前4個月的車市表現足夠讓人驚喜,兩位數的增幅或表明車市已走出去年以來的低谷。問題在於,在預期呈現的下一輪的車市盛宴中,本土汽車能夠分得多少羹?

  這或許要視跨國車企的態度而定。

  如果説在中國汽車合資的最初階段,跨國車企不過是把中國作為一個外銷市場的備選方案來對待。那過去10年的經歷已經表明,中國已幾乎成為所有跨國車企全球佈局中最舉足輕重的一枚棋子。

  特別是在發達國家車市深度低迷難以解困的情況下,中國車市反襯出的重要性就格外強烈。

  中國不僅已經成為大眾、現代、奧迪、寶馬最大的單一市場,或許也正在成為它們最重要的利潤來源。數據顯示,2012年,來自中國的利潤分別佔據了大眾和寶馬全球份額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再次突出中國車市的權重,是要表明跨國車企30年的態度轉變:這個市場早已容不得忽視或是備選,無論是為了規模還是利潤,跨國車企必將全力以赴。

  最新的例子來自於大眾。就在上周,南北大眾紛紛宣佈産能擴目,一邊是長春的一汽-大眾發動機生産基地奠基;另一處是位於長沙的上海大眾第八工廠落戶簽約。

  按照之前的預期,到2015年,大眾在華將繼續投資98億歐元,到2018年産能達到400萬輛。

  事實上,大眾還並不是活力最猛一位。上個月的上海車展上,通用汽車宣佈,將在2016年之前投資110億美元,興建4座整車工廠,綜合産能達到年産500萬輛;福特規劃,2015年在華産能達到150萬輛;現代汽車開始籌建北京現代的第四工廠,在華總産能逼近200萬輛……

  在高歌猛進大肆擴建的同時,合資品牌産品勢必將進一步向三四線和中西城市下壓,進一步拉低市場競爭門檻,進而加劇自主品牌的生存壓力。

  某種程度上,中國的合資汽車企業已成為最難以割捨,但同時也是最讓本土汽車人糾結的産物。一方面,與跨國車企的合資合作推動了本土汽車生産的變革,中方學到了管理經驗,培育了專業人才;但另一方面,合資企業也在無情地吞噬中國市場的份額和利潤。按照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發佈的《2013年産業藍皮書》顯示,2011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的利潤,95%以上被合資企業賺走。

  這並不奇怪,自主品牌産品除了極個別之外,大多數遠未達到盈利規模。太多的無謂車型,試圖滿足所有消費者的所有需要。

  在利潤率持續降低並侵蝕研發預算的情況下,汽車廠商必須改變産品策略,專注于特定幾款甚至一兩款車型。

  中國車市規模還在快速擴大,汽車生産商還將迎來新的機遇。但對於缺乏有效盈利手段,同時遭遇跨國品牌瘋狂下壓的本土製造商來説,未來的競爭將更加艱巨。

  標簽:中國車市産能跨國大眾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