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 正文

上海車展上的“中國機會”與“機會中國”

2013-04-25 09:21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本報記者/李奇

  所謂車展,也就是一堆各式各樣的車加上一堆各式各樣的人,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裏,突然交匯在一起,組成一幅幅人車互動的社會風尚圖景,當然還有各大汽車公司推出的讓人景仰的各種最新科技和各種雄心勃勃的戰略。

  上海的國際車展辦到今年,已是第十五屆,在中國市場新車銷量連續數年登頂全球第一的背景下,國際A級車展的名頭冠之於上海,早已是名至實歸。所以,只要是在全球汽車行業排名靠前的大牌跨國汽車公司,無一會缺席兩年一度的上海國際車展;原因很簡單,中國市場已經成為這些跨國車企不可或缺的重要市場或最大單一市場。

  中國汽車市場好賺錢,這在業內早已成為共識。以中國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市場容量和廣闊前景,無論對跨國車企和國內車企而言,結論都一樣——重生要靠中國市場,成長更要靠中國市場。比如通用和福特,比如大眾、賓士和寶馬,比如豐田、本田和日産,比如現代和起亞,也比如國內的一汽和東風,還比如後起之秀吉利、奇瑞和比亞迪、長城,等等,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中國市場這些年來不斷做加法,大家會發展得如此順利、活得如此滋潤嗎?

  我們今天需要重新審視的,也許是這種歡快氣氛下的“中國機會”和“機會中國”。

  行走在今年的車展現場,總有一個問題在腦海中盤旋:“在經歷了長達十年高速增長的中國市場,按照現時的車企發展邏輯和應對手段,還能獲得持續的高增長嗎? ”

  對跨國車企而言,這種百年難遇的“中國機會”,真的還會持續下去嗎?回顧之前高增長的快樂年代,隨便拿來什麼車型,也不管價格有多貴,性能是否真的有多好,饑渴難忍的中國市場統統照單全收。中國消費者付出的,是滿腔的熱情和金錢;跨國車企輕鬆收穫的,是其他市場難以得到的高額回報。

  只是,市場是要變化的;同樣的,市場包括消費者也終於會成熟。其實,對於跨國車企對中國市場和其他市場的區別對待,一直都有一些批評的意見,媒體也陸陸續續有過曝光;今年3·15期間被央視曝光的一些問題車型和品牌,也一定不是問題的全部。這裡,就有一個善待市場和消費者的問題。如今,我們都身處全球化時代,因為技術進步和網際網路發展的原因,世界早已呈現扁平化特徵,就這個意義而言,無論是哪的消費者,都應該獲得一視同仁的市場待遇。市場歧視一定是企業家的短視,也遲早會遭到市場報復。而這樣的報復,説不定哪天就來了,到那時,苦果只能由破壞遊戲規則的人或資本自己品嘗,且不會得到同情。

  這樣講的本意,雖説有些批評的意思,但更是一種善意的提醒。這些年來,因為跨國車企這個“洋師傅”的到來,也為中國市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進步和繁榮,更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了很多好的産品並優化了國人的生活。這裡想要説的是,市場需要善待,消費者更需要善待,公平、責任等市場準則不僅要體現在發達市場,也同樣要體現在新興市場。不要再遇到技術缺陷,出現他國市場召回而中國市場不召回的咄咄怪事,也不要出現他國市場消費者可以獲得高額賠償而中國市場消費者得不到賠償的不公。

  對跨國車企而言,善待市場和消費者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在技術上他們顯然更成熟;而對於國內車企而言,除了同樣需要善待市場和消費者外,還要面對更多的問題。比如發展戰略的路徑選擇,比如技術、人才積累和研發投入,比如銷售網路佈局和行銷創新。等等。

  我們這裡想問的是,自主品牌車企是不是就因此會在具有先發優勢和實力雄厚的跨國車企面前,永遠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換言之,自主品牌車企還有沒有翻身的機會?

  2003年下半年中國車市井噴以來,國內車企成長形勢喜人。尤其是一些後起之秀如奇瑞、吉利、比亞迪和長城等,更是脫穎而出,自主品牌汽車在國內市場所佔的銷量份額一度逼近半壁江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2012年國內車步入微增長以來,自主品牌車企大都日子不好過,銷量嚴重下滑,推出的新車型屢屢受挫。即便是今年的上海車展,情況也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觀。漫步在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車展現場,自主品牌展臺分明要顯得冷清許多,儘管也有新車型推出,但大都是原有車型的升級版,鮮見原創新車型。

  也有一些好的苗頭。比如,走過多品牌發展彎路的奇瑞終於自省,且開始新的嘗試:一是用外科手術的方法砍掉瑞麒子品牌,做戰略上的收縮;二是和捷豹路虎成立合資公司,重新做學生;三是和以色列集團合作成立新公司,所謂“中國資本、全球人才、全球研發”,推出全新國際化汽車品牌“觀致”。記者經過觀致展臺時,觀致汽車旗下的全新車型尚未揭開面紗,真還讓人有幾分期許。還比如,長城汽車將旗下哈弗6作為獨立的SUV品牌來做市場運作,希望能打造出一個和洋品牌有得一拼的自主SUV品牌。有些不一樣的是吉利和比亞迪。尤其是吉利,選擇了一條站在巨人肩膀上跨越的捷徑,在成功收購沃爾沃品牌後,正在努力將其打造成全球第四大豪華汽車品牌,可喜可賀的同時,也讓我們更多了幾分期待。

  可以提醒的是,“中國機會”之於洋品牌,確乎機會多多,但要學會珍惜;“機會中國”之於自主品牌,同樣機會多多,但要懂得學習、善於學習。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