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 正文

專家把脈兩岸農業交流 建議加強休閒農業合作發展

2015-04-20 09:2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農業科學院海峽兩岸農業研究中心主任任愛榮

  中國農業科學院海峽兩岸農業研究中心主任任愛榮以“加強兩岸合作推動休閒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為題進行了主旨演講。(台灣網 王偉 攝)

  台灣網4月18日畢節訊(記者王偉) 18日,由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臺灣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畢節試驗區發展促進會共同舉辦的2015年海峽兩岸(畢節試驗區)生態農業發展交流會在貴州畢節舉行。中國農業科學院海峽兩岸農業研究中心主任任愛榮以“加強兩岸合作推動休閒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為題進行了主旨演講。

  任愛榮首先分析了臺灣休閒農業的發展特點。她説,以彰化縣農會東勢林場、臺南縣農會走馬瀨農場、宜蘭縣香格里拉休閒農場為代表,臺灣農業已經從觀光農業向多功能的休閒農業方向發展。休閒農業成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服務業的發展走向國際化,休閒農業與“富麗農村”建設密切結合,成為拓寬農村新産業、促進農業功能轉換的重要舉措。臺灣還積極推動“一鄉鎮一休閒農漁區”,發展農業深度旅遊,以某一創意産品為支撐點和突破口,體現“小而精”的特點。

  反觀大陸休閒農業的發展,雖然已經從最初的低層次的農家樂向回歸自然、傳承文化、保護生態等方向轉變,逐步實現規模化發展。但是仍存在功能單一、缺乏特色創意、同質同構現象嚴重等問題。為此,任愛榮建議:首先可以發揮兩岸農業資源互補性優勢,合作推動休閒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臺灣智力資源可以在創意、設計、規劃、運營的輔導和培訓方面發揮作用,利用臺灣在農産品生産、加工、銷售各環節上的優勢,以及生態維護、環境保護、文化創意、生物技術、食品藥物美容、休閒旅遊産品開發等方面的優勢,結合大陸豐富的自然農業資源、人文資源、以休閒農業為牽引,帶動實現兩岸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

  其次,發揮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民俗休閒農業。以河南修武神農同根園為例,利用民俗文化為切入點,推動兩岸休閒農業合作,鼓勵兩岸業界合作開發休閒農業,結合宗教聖地、族群祖地、民間寺廟等建築,為遊客提供一種獨具特色的休閒旅遊氛圍,讓旅遊者親身經歷鄉村的民俗民風和農耕文化,使休閒農業具有傳統農業的烙印和氣息。

  第三,發揮臺商經營休閒農業的示範作用,促進休閒農業發展提檔升級。鼓勵投資發展休閒農業的臺資企業充分利用大陸各地的區位、農業、生態、文化等資源,借鑒臺灣休閒農業發展經驗,高起點、高標準,將臺灣休閒農業産品複製、創新,做到精緻、全面、獨樹一幟,帶動休閒農業發展上檔次、上水準。對高起點、高檔次的休閒農業投資項目,在政策上給予適當傾斜,對休閒農業建設項目提供信貸、金融等支援,完善包括融資、稅收、土地利用等扶持措施。

  第四,發揮農業合作園區的平臺資源優勢,加速兩岸休閒農業合作發展。大陸設立的29個臺灣農民創業園,具備良好的資源條件和對臺農業合作基礎,可成為探索和推動兩岸休閒農業合作發展的平臺。特別是福建、海南、廣東等地,可以現有的臺灣農民創業園為載體,建立各種類型的兩岸休閒農業合作示範區。

  此外,任愛榮還希望鼓勵支援臺灣農民來大陸發展休閒農業,借鑒臺灣休閒農業的經營理念,把休閒農業與當地農業生産特色、農村自然景觀、農業和農村文化等結合起來,導入適當的科技元素、文化元素,研發兩岸休閒農業産品,提高産業競爭力。(完)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