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 正文

農業部副部長:我國並未商業化生産轉基因主糧

2014-03-05 10:1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有一種説法稱,湖南、湖北、廣西、吉林4省區存在大規模違規種植轉基因玉米和水稻的問題,引發輿論關注。我國對轉基因作物種植有何規定?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有無批准種植轉基因主糧?

  【回應】轉基因水稻和轉基因玉米目前不允許商業化種植

  針對相關説法,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農業廳副廳長王紅玲4日晚向記者表示:“湖北肯定沒有大規模種植轉基因水稻;只有一些高校科研人員為了學術科研進行試種,而且面積很小。”

  全國人大代表、華中農業大學校長鄧秀新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華農教師試種的轉基因水稻是經過農業部審批的,面積加起來不到10畝。”

  湖南省農業廳回應稱:湖南省歷來重視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但目前還未有確切證據表明我省存在大規模非法種植轉基因作物情況。省農業廳公開舉報電話是073185551980,對於舉報線索,一經查實,將對非法種植者依法嚴肅查處。

  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副部長牛盾4日表示,目前我國並未商業化生産轉基因主糧,已批准可用於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品種只有轉基因抗蟲棉和轉基因木瓜,其他的一切種植行為都是非法的。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員謝家建介紹説,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要求,轉基因作物需要取得品種審定證書、生産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才能進入商業化種植。

  對於可能出現的轉基因作物,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彭于發介紹:“非法種植可能是非法環境釋放,也可能是非法生産性試驗,或者非法生産和應用,針對不同情況,主要依據《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的相關罰則,依法予以處理。”

  牛盾對記者強調,轉基因水稻與玉米的商業化種植是不允許的,政府要依法依規進行調查取證。

  轉基因作物如何監管?

  【回應】分5個階段進行安全評價,已批准種植的要持續監測

  彭于發介紹,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從食用安全和環境安全兩個方面展開,按照實驗研究、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産性試驗和申報生産應用安全證書5個階段進行安全評價,管理制度比較健全。

  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段武德説,根據2001年頒布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及配套規章,我國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分級分階段評價管理。

  據介紹,對已發放生産應用安全證書的轉基因作物,要求加強品種審定、種子生産經營、商業化生産、標識等監督管理,杜絕非法生産經營轉基因農作物種子和産品的行為。即便是産業化多年的産品如抗蟲棉,對新品種安全證書發放也嚴格進行品質把關,生産應用環節也須持續監測田間棉鈴蟲抗性發生發展狀況和次要害蟲的發生發展狀況,推動採取綜合治理措施以延緩害蟲産生抗性和控制次要害蟲的上升。

  “據我所知,農業部每年制定監管方案,明確監管重點,指導各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針對轉基因玉米、水稻、油菜等開展安全監管執法工作。我本人也參加過農業部組織的對各省進行的交叉檢查。對含有未批准轉基因成分的品種,堅決要求停止試驗,並取消3年申報資格。”彭于發説。

  轉基因食品有無標識?

  【回應】我國要求對5類17種轉基因産品進行強制標識

  彭于發介紹,當前國際上關於轉基因標識管理主要分為4類:一是自願標識,如美國、加拿大、阿根廷等國;二是定量全面強制標識,如歐盟規定轉基因成分超過0.9%必須標識;三是定量部分強制性標識,如日本規定對豆腐等24種由大豆或玉米製成的食品需進行轉基因標識,設定閾值為5%;四是定性按目錄強制標識,即凡是列入目錄的産品,只要含有轉基因成分或者是轉基因作物加工而成的必須標識。目前,我國採用第四種標識方法。

  2002年,農業部發佈了《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制定了首批標識目錄,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大豆、油菜、玉米、棉花、番茄5類17種轉基因産品,進行強制標識,其他轉基因農産品可自願標識。

  彭于發説,普通消費者無法依靠肉眼識別轉基因作物。目前網上流傳的通過大小或者編號等來區分轉基因作物的方法都是以訛傳訛。而網上流傳的轉基因食品名單,如櫻桃番茄、大個兒彩椒、小南瓜、小黃瓜等,也都不是轉基因食品。

  如何看待轉基因作物?

  【回應】要理性認識,不斷提升安全風險評估與管理水準

  “轉基因不單純是科學技術問題。美國研製出來小麥轉基因技術,作為一種技術儲備,值得借鑒,這體現科研水準和國家競爭力。”牛盾指出。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楊曉光提出,轉基因食品對人體長期健康效應是轉基因安全評價的重要問題之一。轉基因食品推到市場之前須經過嚴格的食用安全性評價,這套評價體系相對於傳統食品而言更加嚴謹甚至苛刻。其中就包括了對人體長期健康效應的評價。

  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認為,對轉基因作物的認識要科學和理性。應當看到以下基本事實:國內外大規模應用已超過16年,每年億萬公頃土地種植轉基因作物,數十億人食用轉基因食品,未發現任何真正有科學證據的安全問題。經過多年科學評價和嚴格管理,人們當初擔心的某些問題陸續得到澄清和有效控制。實踐證明,依法批准生産的轉基因作物可放心食用。

  黃大昉説,我國在農作物傳統育種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然而單靠常規技術難以突破農業發展的資源約束和技術瓶頸。為了增強農産品長期供給與保障能力,為了增加農民收入,為了搶佔生物技術制高點,打破國外公司的壟斷,我國必須加快轉基因技術的發展。

  黃大昉同時表示,轉基因技術仍是一種新興技術,仍須深入開展科學研究並不斷提升安全風險評估、風險管理水準,使這一技術健康發展,日臻完善。

  本期欄目統籌:馬龍、陳亞楠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