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 正文

24%新生代農民工沒幹過農活 90後願回家務農者僅3.8%

2014-03-03 1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工程院重大諮詢項目“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研究”項目28日結題,併發布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我國60%的新生代農民工缺乏基本的農業生産知識和技能,約24%的新生代農民工“沒幹過農活,完全不會”。

  徐匡迪、周濟、吳良鏞、傅志寰、唐孝炎等20多位院士參與了這一歷時約兩年的重大諮詢項目。研究涵蓋中國城鎮化道路的回顧與品質評析;城鎮化發展空間規劃與合理佈局;城鎮化進程中的綜合交通運輸;城鎮化與産業發展互動;城鎮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城鎮化進程中的人口遷移與人的城鎮化;城鎮化進程中的城市文化研究和城鎮化進程中的公共治理八大方面。項目在調查研究基礎上,收穫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對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提出了政策建議。

  “我國城鎮化發展到了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並存,需要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項目組長徐匡迪院士説。

  根據報告,在清華大學2010至2013年中國城鎮化調查中,超過七成的農民工表示“不打算回鄉就業”。80後和90後的新生農民工群體中,願意回家務農者更是寥寥無幾,分別僅佔7.3%和3.8%。

  考慮到每年大量農村籍大學生和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中大部分進入城鎮,再加上農村人口自主進城就業的流動,報告預計,到2030年我國城鎮人口將從現狀的6.7億上升到9.7至10.2億人,城鎮化率達到67%至70%。

  一般來説,城鎮化包括物的城鎮化和人的城鎮化,人的城鎮化是物的城鎮化的最終歸宿。人的城鎮化指生産方式、生活方式、文明素質和社會權益等全方位進入文明體系的過程。

  報告認為,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思路,就是改變過去主要依賴“徵地拆遷”實現近郊農民城鎮化,建立農民自主自願到城鎮就業,獲得城鎮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有序退出農村資産的“主動城鎮化”機制。但退出應該是一種可能的選擇,而非強制安排。(記者 余曉潔、詹婷婷)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