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 正文

一號文件允許土地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

2014-01-20 09:01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徵地縮小範圍 確保農民長期受益

  《文件》要求,徵地補償外,還須對農民住房、社保給予合理保障,允許土地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

  昨日發佈的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三農”專家學者,就文件精神進行全面解讀。

  【文件摘要】1 糧食安全

  抓緊構建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國理政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綜合考慮國內資源環境條件、糧食供求格局和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産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把糧食安全上升到基本國策”

  【解讀】 文件確定,以解決好地怎麼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以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深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以滿足吃得好吃得安全為導向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産品。

  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秦富説,去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産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20字方針,這次中央一號文件則提出抓緊構建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體現了把糧食安全作為重中之重的地位,上升到了基本國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認為,糧食安全新戰略是重大創新。新戰略鼓勵集中力量保重點、保口糧,適度進口則是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放的環境下,更好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我們做出的重大調整。同時,立足國內解決吃飯問題,飯碗端在自己手裏的立場沒有變,要提高國內産能,通過科技支撐,使口糧得到更好保證。

  文件提出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表示,此次文件和以往最大不同在於,從注重數量轉為數量品質並重,以可持續的方式確保數量、品質雙安全。這是解決當前人們對農産品信任危機的根本手段。

  在農業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王東陽看來,文件一大亮點是突出強調了食品安全的責任,把食品安全納入考核評價。以前農産品品質安全出現問題,更多的是追究個人和經營主體的責任,這次明確地方政府屬地責任,並列入考核評價,有利於把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責任落到實處,把監管的網撒下去,確保“舌尖上的安全”。據新華社

  【文件摘要】2 生態農業

  開展農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抓緊編制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總體規劃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試點。從2014年開始,繼續在陡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開展華北地下水超採漏斗區綜合治理、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和退耕還濕試點。通過財政獎補、結構調整等綜合措施,保證修復區農民總體收入水準不降低。

  綜合治理華北地下水超採漏斗區

  【解讀】 文件提出,促進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開展農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加大生態保護建設力度。抓緊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為此,國家將完善森林、草原、濕地、水土保持等生態補償制度,繼續執行公益林補償、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建立江河源頭區、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態修復治理區和蓄滯洪區生態補償機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説,中國農業資源環境已到了承載極限。土地重金屬污染、地下水的過度開採、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等問題,急需得到切實有效改善。耕地、林地、水等農業資源到了該休養生息的階段,必須實現制度創新才能從根本上轉變發展方式。農業資源要得到休養生息,政府必須要有配套措施,保證農民收入水準不降低。

  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資源與環境經濟研究室主任朱立志説,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在路徑方面要著重以科技創新提高水、農藥、化肥等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在發展目標上既要考慮可持續發展,還要考慮穩定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強調可持續發展不能侵害農民利益。在發展步驟上要堅持穩中求進,科學規劃。

  “既要謀劃地上的生産量,還要關注地下的生産力,要藏力於地、心有底氣,培肥地力,把農業的生産力藏在地下。”朱立志説,“應適當分區休養生息。如糧食主産區糧食減緩增産幅度,非主産區增加一點。另外,水生植物澱粉和山林植物澱粉的生産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山水林都能夠産生糧食油料,要有‘立體糧食’的思路。” 據新華社

  【文件摘要】3 土地制度改革

  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政策。在堅持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前提下,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在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基礎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

  縮小徵地範圍,規範徵地程式。改變對被徵地農民的補償辦法,除補償農民被徵收的集體土地外,還必須對農民的住房、社保、就業培訓給予合理保障。因地制宜採取留地安置、補償等多種方式,確保被徵地農民長期受益。

  承包地“三權分離”勿違農民意願

  【解讀】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認為,農村改革方方面面,其中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值得關注。三中全會提出堅持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堅持家庭經營為基礎、為主體;堅持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在堅持的基礎上推進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

  “我們經營權的流轉現在已經達到整個承包地面積的26%,這就是工業化、城鎮化發展背景下産生的必然選擇。”張紅宇説,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創新,引導土地經營權的流轉,但在這個過程中切記不能出現違背農民意願,人為定指標的問題。

  對於適度規模經營,張紅宇説,規模經營,對於投入的成本,參加農業保險抗風險等都比原來一畝三分地經營好處多。另外,適度規模經營對於保證糧食安全也有好處,中國2.6億戶農戶,80%的農戶是自給型,自己種糧食自己吃,而城裏人要靠剩下20%的商品農産品吃飯。因此,糧食安全需要通過土地制度的改革,需要形成新的經營主體來實現。

  中央黨校“三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張虎林也認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最搶眼的就是土地制度改革,保證農民土地的財産權利。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張虎林説,一號文件對於徵地補償做出明確的要求,今後損害農民利益,想方設法拿走農民土地的行為不允許了,農民可以自願轉移土地承包經營權。 新京報記者 涂重航

  【文件摘要】4 城鄉一體化

  開展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制定傳統村落保護髮展規劃,抓緊把有歷史文化等價值的傳統村落和民居列入保護名錄,切實加大投入和保護力度。

  加快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促進有能力在城鎮合法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全面實行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

  改善農村環境不讓鄉村成故園

  【解讀】 文件提出,城鄉統籌聯動,賦予農民更多財産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對此,文件確定了開展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等重點工作。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一些農村“垃圾靠風吹,污水靠蒸發”,生態環境、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非常糟糕。如何建設美麗鄉村值得研究。未來我國即使實現70%的城鎮化率,還有四五億人在農村。農村環境改善,政府要積極承擔,不能成為記憶中的故園。

  葉興慶説,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建設農民美好生活的家園,讓留在農村的農民能夠享受更好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逐步提高農村公共服務品質,從而實現城鄉居民在社會保障制度並軌,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異。對此,一要讓人出得來,保障各種權利,土地、住房等財産要保護;二要進得來留得下,使農民能穩定就業,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享受均等公共服務。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