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 正文

玉米生霉難達標 部分農民被迫憋糧收儲陷僵局

2014-01-20 09:0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黑龍江省一位農民家中待售的玉米。

  站在自家的玉米堆上,一位農民展示生霉粒較多的玉米。記者 管建濤 攝

  受前期氣溫偏高和雨雪較多等因素影響,黑龍江省出現普遍的玉米生霉現象,部分縣市生霉粒高達30%。此外,受玉米價格倒挂、企業需求減少等影響,玉米收購主體減少,黑龍江省部分農戶憋糧現象頻現。一些地區玉米市場則出現供大於求的狀況,玉米價格持續走低。業內人士認為,今年的玉米購銷是“農民難賣,企業難收,政府著急”,部分地區玉米收儲陷入僵局。

  玉米出現大面積生霉

  “今年玉米生霉太普遍了,10多年都沒遇到過,玉米堆已倒騰過一遍,但生霉粒還得有10%左右。”姜希國説。

  在黑龍江省蘭西縣紅光鄉林泉村村民姜希國家100多平方米的院子裏,堆著半米多厚的玉米,玉米堆中挖出10多個洞,還可以看到冒出的“氣”。姜希國用腳踢開被雪覆蓋的玉米,抓起兩個玉米穗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道,“你看,這都是生霉的黑點,棒穗尖的玉米粒都已經霉變了。”姜希國今年種了70多畝玉米,收下的10萬多斤玉米都堆在自家院子裏。

  隨後記者來到黑龍江省青岡縣蘆河鎮保家村,透過矮墻,可以看到幾乎家家小院子裏都堆著玉米。望著自家院子裏堆積如山的玉米,村民黃國玉説,往年這個時候玉米賣的差不多了,但今年發黴太嚴重,“就沒有收糧的,賣不出去都沒法過年了”。

  青岡縣糧食局統計數據顯示,全縣15個鄉鎮都出現嚴重的玉米生霉現象,特別是蘆河鎮生霉粒最高達30%,平均達16.7%,而生霉粒最低的鄉鎮平均也在8.5%。

  黑龍江龍鳳玉米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培軍剛剛從黑龍江省明水縣、海倫市、望奎縣、蘭西縣等地考察回來,他説:“這些地方生霉現象十分普遍,玉米生霉粒一般都在10%以上。”

  黑龍江省糧食系統有關人士介紹,2013年全省玉米總産量大約在3000多萬噸,其中生霉粒超過5%的玉米有很多,有些地區甚至80%的玉米生霉粒都超過5%。

  一些地方幹部表示,去年秋收後下了場大雨,地面潮濕。農民習慣把玉米棒堆放在地上,連續降雪又把玉米捂起來了。入冬後氣溫偏高,冷得較晚,玉米棒在這種暖濕條件下就出現了大量生霉粒。

  收購遇冷導致憋糧現象頻出

  受玉米生霉粒過多,玉米價格倒挂,玉米深加工企業需求有限等因素影響,國家臨儲玉米收購庫點、糧食經紀人等收糧主體減少。蘭西縣糧食局一位幹部説:“今年玉米收購出現了矛盾,糧庫有庫容,國家有政策,老百姓有糧,但現在仍然處於一種憋糧的狀態。”

  為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去年12月,國家糧食局緊急發出了關於東北四省區2013年新收穫玉米收購執行國家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規定玉米生霉粒含量應控制在不超過5%,超過5%的,不得收購。生霉粒含量在2%-5%的,應盡可能整理達標後入倉。

  一些糧食系統人士介紹,這相比以前的生霉粒控制標準已經放寬了不少,但仍有不少玉米不符合臨儲收購政策。

  1月7日上午,《經濟參考報》記者來到青岡縣青崗糧庫有限責任公司,偌大的糧庫看不到一輛送糧車。青崗糧庫有限責任公司副經理趙玉明介紹説,該糧庫是國家臨儲玉米收購庫點,有效倉容量2萬多噸。“現在收的玉米僅有1200噸,往年遠超過這個數。主要是因為送來的玉米不符合國家臨儲玉米收購標準,我們也沒辦法,只能閒著。”趙玉明説。

  在青岡縣城一個個體玉米收購點,做了10多年糧食經紀人的李德生告訴記者,自從做糧食生意,他就沒遇到過這麼嚴重的玉米生霉情況。“從去年12月份開始,我往國家臨儲庫送了40多車玉米,只卸了一車,剩下都不合格。”李德生説,現在收不到好糧,生霉粒超過10%的玉米非常普遍。

  由於玉米生霉粒超標嚴重,一些擁有烘乾塔的糧商普遍出現壓糧、玉米變現難的問題。青岡縣糧食局副局長王乙德介紹説,全縣擁有烘乾塔的民營企業共28家,平均每家收購了3000噸玉米左右。由於生霉粒超標,銷量有限,其中大部分企業都出現壓糧情況,不敢再多收玉米。

  擁有烘乾塔的糧商收儲量下降,不少糧販子覺得收糧利潤低,改行做起專職司機。糧食經紀人李德生説,因生霉粒超標,收上來玉米後有退車風險,從而增加運費,減少了收益,身邊有不少同行做起專職司機,只掙運費。

  另外,在黑龍江部分縣市,受玉米價格“倒挂”影響,省外來收糧的企業很少,或者乾脆沒有。有糧食專家認為,當前黑龍江省臨儲玉米收購價為每噸2220元,如果運到南方港口,大約增加每噸150元左右的運費,即達到每噸2350元左右。而現在不少進口玉米入境價甚至低於2350元,這形成了玉米價格“倒挂”,省外糧食企業不願意來黑龍江收糧。

  青岡縣柞崗鄉奮鬥村董家屯村民王貴軍説:“全屯60多戶,只有一戶賣了玉米,剩下的都在院子裏堆著。”青岡縣蘆河鎮保家村村民黃國玉説:“全村40多戶,到現在只有兩戶把玉米賣出去了。”

  黑龍江省糧食系統有關人士説,一方面因玉米生霉粒超過5%,國家臨儲庫想收收不上來,其他收糧主體又在減少;另一方面農民手中憋糧,想賣但賣不出去,部分地區玉米收儲已陷入僵局。

  價格走低致農民收益銳減

  一方面,國儲庫、糧食貿易商等大型收儲主體在減少。另一方面,臨近春節,一些農民急於銷售玉米變現,造成省內一些地區玉米市場呈現供大於求的狀況,玉米價格走低,農民種植收益銳減,甚至虧本。業內人士擔憂,伴隨天氣轉暖,生霉玉米量還會增加。

  “一個月多前,同村農戶的玉米還能賣到7毛9分錢,現在一斤就少賣1毛錢,扣除每斤2.5分錢的脫粒和運輸費,價格就更低了。”黑龍江省蘭西縣紅光鄉林泉村農民李義抱怨説,往年都賣給來收糧的糧販子,今年他們卻不收了。

  他説:“臨近年關,咱著急用錢,就雇車把玉米送到收糧點賣。走了三個糧點,才把這點玉米賣了。種一畝玉米,成本將近1000元,打了1500斤糧,一畝玉米也就掙百八十塊錢。”

  畝産少或者成本高的種糧大戶甚至虧本。7日上午,記者在黑龍江省龍鳳玉米開發有限公司見到了正在排隊賣糧的青岡縣建設鄉雙生村農民宋洪國“這已經是往這家公司賣的第三車玉米了。前兩車的價錢為7毛1分錢一斤和6毛8分5一斤,這一車還不知道能賣多少錢一斤呢。”他説,去年種了150畝玉米,承包120畝,一畝承包費就500元。趕上春澇嚴重,畝産才800多斤,按前兩車的價格算,一畝玉米就得賠150元。

  龍鳳玉米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培軍介紹説,今年很多縣市的玉米生霉粒比例都很高,調整一下加工工藝,仍符合公司的原料要求,如果生霉粒太多就不符合標準。價格按照折合乾糧每斤0.93元計算,目前公司收購玉米的平均價是每斤0.7元左右。

  然而,一些生霉粒多的玉米只賣到每斤5毛8分錢。記者在青岡縣郊的一家民營糧食收儲點看到,幾輛糧車正在卸玉米。記者從玉米堆上抓上一把,發現生霉粒很多,有的已經變成灰色。這家收糧點負責人呂貴滿説,如果不是聯繫到酒精廠收購,這個價格也很難賣出去。

  在黑龍江省中儲糧雙山直屬庫租賃庫點,雖然剛到早上8點,但已有三四十輛送糧車排成了百米長龍。負責人表示雖然有不少車來送糧,但能收多少還不清楚“由於玉米霉變超標,返車現象嚴重。最近最多一天來了70多輛車,但只收了21車,剩餘都返車了。”

  正在記者調查時,在驗收點,一個農民哭著跪了下來。後來了解到,他是佳木斯集賢縣全勝村的農民袁士寶,今年從銀行貸了5萬元,包了1000多畝地,本來今年迎來了豐收,但是現在連三分之一都沒賣出去。“我這回拉了兩車來賣,來回運輸費就需要3000元,生霉率達到7%,如果糧庫再不收,我自己都不知道做什麼可以挽救。而且如果把糧食再拉回去,好好的糧食就真的浪費了,所以我低點價格賣都行,只要糧庫能收。”袁士寶説。

  此外,天氣轉暖後,生霉玉米還可能增加。蘭西縣糧庫有限責任公司副主任郭力、青岡縣糧食局副局長王乙德等人説,當前玉米水分已經很高,正月初四就立春了,到時天氣回暖,玉米生霉的情況還將增多。

  多管齊下治收儲難題

  業內人士提醒,糧食收儲量減少可能影響我國糧食安全,現階段最需要的就是搶收潮糧。專家建議,應從增強省、市、縣收儲積極性,放寬玉米生霉粒標準,引導農民安全儲糧等方面來解決玉米生霉及難賣等問題。

  黑龍江中儲糧雙鴨山直屬庫的“關於儘快解決農民玉米霉變問題的報告”顯示,截至目前,由於玉米霉變粒嚴重超標,農戶送糧返車率極高,導致玉米收購進度緩慢,僅入庫80萬噸。

  在雙鴨山直屬庫區,相關負責人這樣描述黑龍江在産糧方面的重要性,“如果黑龍江打個噴嚏,全國就會感冒;如果黑龍江省感冒了,全國就將發燒。”因此,現階段最需要的就是搶收潮糧。

  對於糧食收儲量減少,會對我國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上述負責人表示,如果糧未能收足,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現階段還很難判斷,但隨著時間推移,其影響將逐漸暴露出來。他介紹道,2002年,黑龍江省6月份下了暴雨,那時莊稼還未能長熟,所以那年糧食收成銳減。由於國家有儲備糧,所以當年在糧食供應上並未有明顯變化,隨著2003年、2004年、2005年的消耗,2006年在增産的情況下,我國糧食仍然出現了短缺現象,糧食價格也一舉從之前的4角多,漲至1塊以上。

  事實上,值得注意的是,糧食在9月底已經進行收割,那麼為何直到現在仍然未能順利收儲。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表示,我國收儲不是隨時進行收儲,而是有一定規定的時間段和週期,另外,糧食收儲受天氣影響嚴重。因此,由於全國收儲時間比較固定,這就造成了收儲週期長、糧食損失率較高的現狀。

  鄭風田建議,國家應增強省、市、縣各個級別的收儲積極性,給予一定補貼,由地方根據天氣情況,自行提前進行收儲,避免一刀切而帶來不必要的損失。例如指導農民在田間建設臨時儲糧庫,收割糧食後及時收進庫中,這樣就減少了因露天堆放受天氣影響較大而造成的損失。

  鄭風田同時表示,提高農業機械化的水準,可以大大縮短收儲週期。“但大型機械化仍面臨阻力。”他説,一般大型機械成本高,農民種植地較少,並不會選擇用這樣的機械,因此,還面臨著怎樣整合大面積的農田利用大型機械收割,攤博成本的問題。

  針對玉米生霉及賣難問題,部分地方幹部和收儲主體建議:第一,儘快在黑龍江省放寬玉米生霉粒標準,將生霉粒含量上限由5%提至10%。這樣超標中70%的糧食都將符合收購要求。第二,動員農民及糧食經紀人選棒脫粒,加大糧食整理力度,確保“好糧賣好價、次糧賣次價”。第三,借鑒一些地方給農民和糧食經紀人提前化驗、打樣的經驗,減少因糧食不符合收購標準退車産生的運費。第四,採取多種方式,幫助農民拓寬銷售渠道,最大限度減少種糧農民損失。第五,大力宣傳科學儲糧方式,引導農民安全儲糧,避免類似情況再次出現。記者 管建濤 王建 梁倩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