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京津唐及環渤海  > 正文

京津冀從均衡佈局破題 提升公共服務的民生溫度

2014-08-15 08: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一個班,80多個小學生,教室裏滿滿噹噹,坐後面的都看不清黑板。”

  “一輛公交車,不管是814路還是930路,總是排隊排到極度厭煩。”

  “一座城,絕大多數是外地人,每天30多萬人鐘擺式往返。”

  這是燕郊,河北的“鎮”,京郊的“城”。它與北京隔河相望,七八年功夫,燕郊常住人口從10萬激增至60萬。“鞋子小了會卡腳”。新建、擴建幾乎沒停過,但燕郊的公共服務還是跟不上需求。

  “不叫北京的北京”,透過燕郊這個特例,看得見的是京冀兩地公共服務水準的差距,看不見的是京津冀三地公共資源佈局的失衡。對燕郊,人們最關注的不是它的屬地、它的GDP,而是它的環境、它的服務。這份關注,正是公眾對京津冀破除藩籬、協同發展的期盼。

  北京,10年,常住外來人口激增500多萬,相當於多出2個石家莊市區的人口;天津,增加350多萬,相當於多出1個唐山市區的人口。

  人口超量,公共服務超載,導致“特大城市病”超重。而河北,則是嚴重“營養不良”。差距如斷崖,直觀地體現在數據上。

  先看每人平均支出。教育、文化、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河北僅為京津的1/2到1/8。再看資源家底。每百萬人口擁有三級醫院數,北京3.2家,天津2.9家,河北0.9家;“211”高校,北京24所,天津3所,河北唯一一所河北工業大學,還位於天津境內。

  巨大“梯度差”反過來又形成“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加劇了公共服務供需的“緊平衡”狀態。在河北,人們感嘆,吸引人才不易,本地培養出的拔尖教師、醫生,常被京津虹吸。反過來,患者就醫,直上京津。2013年,北京市內三級醫院每天接待外地就醫人口70萬人,河北三分其一。

  縮減“梯度差”,補長“最短板”:京津冀協同發展,公共服務要從均衡佈局破題,以共用共建互補,靠改革創新發力。對此,三地形成共識。

邁向均衡發展,離不開同步合理配置公共資源,離不開向洼地傾斜。北京向增量説“不”。今年起,五環區域內,公立醫院不再批准,床位總量不再增加。高校規模也不再擴大。控制增量,解決存量。今後,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公共服務,逐步疏解。

  “首都功能疏解,河北是首選,但非必選。”固安縣委書記薛永純思路清晰,必須不等不靠,先把公共服務等軟硬環境打造好,才能形成“反磁力”,使首選成必選。

  公共服務缺位,影響産業集聚、發展,導致“空城”“睡城”頻現。均衡發展,需要公共服務提質補位。眼下,北京豐臺與河北保定開展合作,不再只談産業轉移,還加上了學校共建、教育資源共用的內容。

  均衡發展,不是拉平差距,而是要讓梯度合理,消除“腸梗阻”。河北公共服務水準提高了,可為北京、天津提供新的發展空間和飛地。

  京津冀,是鄰居,更是親戚;只考慮自己,永遠走不出困境;只有互補互利、成人之美,才能合作共贏——

  公立北京朝陽醫院,日均門診1萬人次,民營河北燕達國際醫院,設備先進,床位眾多,長期閒置。兩種局面,兩家發愁。合作,令死結頓解:今年4月,朝陽醫院與燕達醫院共建共用:我出醫生和技術,你出設備和床位。週一、週六,朝陽醫院13個科室的15名專家,坐診燕達。“一個月時間,燕達住院量創下最高紀錄。”寬軌,窄軌,如何磨合併軌?協同發展,政策對接。經過協商,今後北京醫保患者到位於河北的燕達醫院看病,可就地報銷,不再需要攢發票、辦手續,來回奔波。

  從“各自作難”到“兩不發愁”,兩家醫院合作,成為協同發展公共服務的生動注腳。

  京津冀協同發展,破除公共服務斷崖,一手抓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一手抓體制機制政策創新,深層次的改革和探索,正在路上。

[責任編輯: 陳桐]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