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京津唐及環渤海  > 正文

“北大清華夏令營”收費近三萬 “含金量”遭質疑

2014-08-01 15:48 來源:央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最近,一則名為"北大清華文化深度之旅"夏令營活動的廣告受到網友廣泛關注,這個夏令營之所以分外吸引眼球,皆因其加入條件可謂"高大上"。

  費用方面,10天夏令營的收費高達29800元;招生方面,僅招15位精英人士;"授課"方面,工作人員自稱由北大、清華教授親自授課,高考狀元全程陪同,還會安排馬術、高爾夫等實踐課程以培養"領導精神和良好的心態"。

  這個名頭頗大的夏令營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呢?在媒體記者的抽絲剝繭之下,此夏令營從組織,到課程安排可謂是疑點重重,成本可能還不足收費金額的零頭。對此深入報道的一家北京媒體評論--這個夏令營大有借名校名頭牟取暴利之嫌。

  國外高校其實也有這種暑期夏令營。美國大學每年都會為高中生舉辦一些優秀中學生自願參加的夏令營活動,通過這個活動可以為學員提供兩種機會:一個是為上大學預熱,另一個是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和課程。但是要參與這種夏令營,對學生的身份還是有一定要求的。全球華語廣播網駐美國特約觀察員龐哲介紹:

  龐哲:夏令營學習機會只為美國公民、綠卡或者是持有學生簽證的,但是在暑期之後一定會返回原校學習的學生。很多常春藤大學建議高中生要仔細閱讀學校所提供的所有的資料內容,因為程度不同,夏季般的長度不同、地點不同,內容項目部同,當然也就有所不同。學校舉辦的高中生暑期班的目的,首先是希望能夠鎖定新生的興趣和增強相互了解。課程內容基本上是根據學生日常課程當中所挑選的對大學基本知識介紹時的課程組合。包括法律、醫學、寫作、數學、環境保護等等。經過這種暑期班的學生在選擇和進入大學方面的能力都比較強,適應程度也比沒有這种經歷的學生要好的多。

  再來看看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介紹,澳大利亞大學的夏令營多是為本校學生開設的:成績不好的可以利用這個時間補課、重修,成績好的也可以提前學習新課。

  胡方:澳大利亞大學的夏季和冬季整個校園並沒有空閒下來,很多大學會為在校的學生開設夏季學院和冬季學院課程,這種課程一方面是為了上學期挂科的學生可以通過夏季和冬季的假期來重修自己的課程。而另一方面也為準備要提前畢業的學生加速完成自己的課程。

  除了針對本校學生長達一兩個月的"小學期",平日裏,澳大利亞高校也會提供短期的校園遊,由校內志願者接待來訪的中學生和家長。這種服務都是免費的,由各大高校貼錢來主辦,目的是為自己的學校做宣傳。

  胡方:澳大利亞大學也會提供一些校園遊一類的活動,有一個專用的名詞叫做開放日,主要是針對未來的學生以及學生的家長參觀校園而設立的。在開放日學校會安排很多的老師和志願學生作義務導遊,還會開設一些公開課程讓參觀者免費聆聽。大部分的學校在開放日的時候還會設立一些免費的飲料和茶點供參觀者享用。大學為了組織這樣的活動會帖上很多的錢,目的只有一個選擇自己的學校,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入學。

  [page title= subtitle=]

  韓國大學也會有參觀推廣一類的夏令營,這種校園旅遊往往成為一些社會單位的福利項目,很多公司會利用假期組織員工子女去知名高校參觀。韓國觀察員南黎明:

  南黎明:韓國的大學要求要建立終身教育機構,專門致力於和區域之間的融合還有教育。很多大學假期都利用這種教育機構建立針對中學生的各種課程,近年來為了擴大招生韓國的大學都非常重視宣傳,每年的校方都要舉行説明會,專門召集學生和學生家長們來學校,向他們詳細的介紹學校,學校會給學生還有家長們提供午餐等等,對於大學來説,有中小學生自願組織來訪當然是一件好事,一般這種參觀主要是由中小學校自己來組織,去優秀的大學參觀來訪問都是免費的。

  在韓國的"校園遊"中,很多中學生就此了解了心儀高校的具體情況,對申請大學幫助很大;而對義務充當導遊的在校大學生來説,也是獲取社會服務分數的好機會,每個人都樂於參與。

  南黎明:參加活動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是屬於志願者,因為在韓國無論是升學還是就業,社會公益活動是否積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公益活動主要是按照活動的內容,還有參加的時間長短來評價,其實學生們正在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公益活動而發愁,因此對這種活動都會爭先恐後去報名的,對於學校也算是一種積極參與地區教育和發展的業績了,所以沒有理由去拒絕。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