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蘋果軟業務在華擴張阻礙大

2015-12-07 10:08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上一季度在大中華區市場營收激增99%的蘋果,仍然按捺不住繼續開墾的亢奮。Apple News、Apple Pay等有的已入華,有的在準備中。蘋果對中國市場的寄託已遠不止硬體銷售那麼簡單,但在華擴張軟體業務這條路卻充滿挑戰。

  接連布陣

  近日有消息稱,蘋果旗下的Apple Pay已與銀聯就Apple Pay通過銀聯的POS機網路在中國提供支付服務達成初步合作協議,有望在2016年初進入中國,並計劃接入麥當勞和屈臣氏。

  此外,蘋果負責網路軟體和服務的高級副總裁Eddy Cue近日表示,該公司正為中國打造一款專門的Apple News應用。出版商可以在Apple News上銷售廣告,並獲取100%的收入,也可以讓蘋果幫助銷售,蘋果會從中收取30%的費用。

  而兩個月前,Apple Music也進入了中國市場,推出包月10元人民幣的服務,並提供了免費3個月試聽。同時上線的還有iTunes電影服務,蘋果同時與博納影業、 華誼兄弟、1905電影網達成合作,而iBooks圖書商店也重新開啟,為此,蘋果計劃與中國20多家出版社合作。

  必然選擇

  據蘋果今年四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在大中華區營收為125.1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2.92億美元增長99%。暴增主要得益於硬體尤其是手機在該地區銷售的良好情況。

  然而,對於蘋果來説,全球市場卻不容樂觀。智慧手機市場開始趨於飽和,平板與PC更是不見起色,而Apple Watch的口碑並不理想。因此,業內流傳著一種聲音認為,蘋果會從硬體商逐漸過渡為服務提供商。有分析人士指出,軟體服務領域的增長空間目前來看比陷入暫時瓶頸期的硬體市場要大得多,而這條路對於有硬體品牌基礎以及市場的蘋果來説是更愜意的。

  正因硬體在中國佔據可觀的地位,蘋果軟體應用是否能夠進入中國也一直備受關注。蘋果CEO庫克曾多次表示,中國正在成為最重要的市場,而蘋果支付進入中國是蘋果公司的首要任務。顯而易見的是,蘋果正在試圖將旗下應用改為適應中國市場需求的特殊款式。

  除了蘋果,老對手微軟與谷歌也紛紛採取行動,主動與內地廠商展開積極合作。國際科技巨頭都不願放棄中國這一巨大前景,而軟體服務則是必爭之地。

  仍需修煉

  對於蘋果應用的入華,從各個應用的角度去看都不容樂觀。

  兩個月前蘋果的音樂應用Music馬上就要結束免費試用期進入續費使用了,但在國內的市場效果並不理想。由於伺服器在海外,播放卡頓、緩衝時間長、不能下載之類的問題不斷。而國內音樂應用正處於正版化的進程中,服務越來越完整,目前仍處於內容免費增值服務付費的階段。可想而知,試用期結束Apple Music使用人數將大打折扣。

  另外,對Apple News、iTunes電影、iBooks這些內容服務來説,資源的短板就已經降低了在國內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可能性。再加上同類應用數量大,擠進市場很難。

  相對於內容類別的應用,Apple Pay入華受到的關注更大,但國內還是唱衰的聲音多。支付寶、微信支付佔據著優勢地位,百度最近也開始拼命追趕,甚至銀聯的閃付也積極參與市場。最關鍵的一點是,令國內用戶形成移動支付習慣的電商、O2O等交易業務絕大多數已被BAT壟斷,只靠手機的市場佔有率和NFC技術讓國內用戶改變已經形成的移動支付習慣很難,而其中所需要耗費的溝通成本也更大,等待著Apple Pay的必將是曲折的路程。

  長期隔離蘋果硬體與軟體服務並不可行,蘋果必然不希望內置的應用從來都未被中國用戶打開。除了做本土化改造外,蘋果應用面臨的挑戰是已經被佔領的市場,或許妥協合作才是更加正確的選擇。

  記者 張緒旺 姜紅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