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提高區域創新能力還得靠市場

2015-12-07 08:29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是對各省份創新能力、創新狀況的一次客觀反映。從報告可知,江蘇、廣東、北京等地成為榜單前十的“常客”,重慶成唯一進入前十的中西部省份,東北三省創新能力排名持續下降。專家認為,我國要在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後發地區必須加快創新驅動——

  12月6日,2015年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在北京發佈。報告由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和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創新創業管理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縱觀這份榜單,有常態亦有驚喜。江蘇、廣東、北京、上海、浙江等地依舊名列前茅,緊跟其後的重慶、安徽讓人眼前一亮。特別是重慶,成為僅有的躋身榜單前十的中西部省份。而原先的老工業基地東北三省則褪去了往日光芒,創新能力排名持續下降。

  如何解讀各個區域創新發展呈現的不同特點?不同地區如何念好“創”字訣?《經濟日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採訪。

  七八排頭兵 難甩“大長尾”

  在2015年的榜單上,江蘇仍然穩居榜首,其餘依次是廣東、北京、上海、浙江、山東、天津、重慶和安徽,福建取代湖北省位居第10位。據了解,這些省份在實力指標排名榜、效率指標排名榜和發明專利授權數排名等多項重要指標上,排名居前。

  中國創新創業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介紹,“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已是第16次發佈了。16年來,江蘇、廣東、上海、北京、浙江等地創新能力強勁且相對穩定。這幾個排頭兵,已形成了持續的創新驅動發展機制”。

  但是,不變的“前幾名”,總是這七八個,又不免讓人有些擔憂。“16年來,沒有一個中西部地區能闖入第一梯隊,只有如重慶等少數省份在近年來迸發出創新亮點。大部分中西部地區創新能力增長很慢。”柳卸林説:“區域創新能力之間形成了巨大的鴻溝,七八個排頭兵,後面拖起一個大大的長‘尾巴’。”

  專家表示,2020年我國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靠七八個排頭兵可不夠,後發地區必須加快創新驅動。但這些地區科技要素薄弱,市場化水準低,創新創業環境較差,需要相當長時間的培育才能轉型。

  政府少干預 市場多出手

  報告課題組認為,可將政府投入和企業投入分為兩個區間:企業研究開發投入可分為低於400億元和居於400億元至1200億元兩大類,政府投入也可以分為少於100億元的地區和100億元至700億元的地區兩大類。

  報告顯示,對於大部分區域而言,企業投入低於400億元,政府低於100億元,政府和市場都發揮有限。但是對於排名靠前的廣東、江蘇、上海等地區,則表現出政府市場力量運用均衡的特點,政府投入高於100億元,企業高於400億元。而浙江成為唯一市場作用高於政府的地區。

  “越是靠政府投資驅動的地區,創新能力越差。如東北地區、西部地區,投資驅動很大,創新能力較弱。”柳卸林説。“對於這些地區而言,當前發展階段需要政府投資幫助其擴大生産規模,提高科技能力,但是未來長遠來看,創新驅動如何轉型很關鍵。”

  談及廣東創新驅動的實踐,廣東省科技廳廳長黃寧生十分感慨:“企業創新動力很足,辦了很多孵化器。格力、美的等企業自己就有創新的壓力和需求。對廣東而言,在發展創新驅動過程中,市場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而政府要做的,是努力創造條件讓市場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柳卸林告訴記者,“創新工作,不少地方政府強力干預,現在則不一樣了。政府更多營造環境,支援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比如原來政府支援100萬,會確定清單要求企業做這做那,而現在,具體研發由企業全權做主”。除了善於激發和扶持企業的創新力量,許多創新強省還善於利用外資,開放創新。比如深圳緊挨香港,江蘇、上海也利用各自優勢借力外資。

  是否只有經濟發達地區才能更好地創新驅動?報告顯示,區域每人平均GDP與區域創新能力排名有一定的關係:每人平均GDP越高,創新能力排名也越高,但兩者並不是線性的關係。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地雖然每人平均GDP低,但創新能力排名較靠前。

  一份“創”字訣 念法各不同

  國家資訊中心助理研究員高太山表示,從報告來看,目前區域創新能力基本形成穩定的格局:東部地區排名穩定且領先優勢逐漸擴大,中西部地區整體仍然偏弱,且呈週期性波動,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創新能力有待提升,亟須激活創新活力。

  在創新能力強的地區,創新驅動各有各的絕招。

  創新能力已連續7年位居首位的江蘇省,有諸多實力派企業專注于實體經濟,其特點就是創新能力均衡,企業創新能力突出。對於廣東而言,其創新能力突出反映在創新的開放度高,企業精神強勁,高技術産業和資訊産業發展迅猛。

  此外,北京依託豐富的高校資源和人才優勢,獲得強勢的知識創造能力;上海依靠與周邊企業創新能力的互補開放創新。浙江、山東、天津等雖然同為創新驅動,但卻發展出各自的特色。

  柳卸林説,每個地方的創新資源不同,成都有很好的大學,深圳草根創業發達,江蘇製造業技術領先,依託不同的資源,每個地方的創新驅動有不同的模式。要想提升區域創新能力,設定好創新戰略很重要,不能互相抄襲,而要因地制宜。

  後發的中西部地區能不能實現創新驅動?柳卸林認為,雖然中西部缺乏科技資源和人才,但一樣可以創新驅動。比如,重慶引進外來因素,把ICT産業鏈做起來,使得越來越多産業發展起來。落後的地區可以科技先行,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産業升級上,注重創新要素的運用,因勢利導帶動優勢産業發展,照樣可以實現創新驅動跨越發展。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