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關注財産性收入是個稅改革的關鍵一步

2015-03-10 13:29 來源:西安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8日,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接受採訪。在提及個人所得稅改革時,他認為要走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道路。要把工薪收入和其他收入綜合在一起,都覆蓋進入超額累進機制中去。這樣做就可以解決一些富豪不給自己開工資就不用交個人所得稅的問題。他表示,現有體制下,超額累進機制對富人來説無關痛癢。如果一旦個稅覆蓋所有收入,大富豪們肯定都會被徵收最高一檔45%的邊際稅率,這樣就合理多了。(3月9日《京華時報》)

  賈康一番建議,歸納而言便是“富豪應按所有收入繳個稅”。此一提法雖然擁躉甚多,但實則並無新意。因為,在現有個稅徵收法規中,就明確將“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産租賃所得,其他所得”也列為徵稅項目!所以從本質來説,賈康只是在復述既有紙面規則而已。可即便如此,公眾還是必須承認,這種“復述”必要且及時,甚至意義重大。它又一次提醒我們,個稅徵收業已暴露的種種漏洞,以及可能應對之策。

  毋庸諱言,現實生活中個人所得稅已有淪為“工資稅”之憂。有統計顯示,在個稅總收入中,工薪所得稅佔比超過60%。這無疑説明,個稅在主導社會財富分配的過程中,其調節導向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偏差。也即,廣大的中産階層,成為該稅種最大的徵收對象;而頂端的富人群體,則很大程度上逃脫其外、所出甚少。“一些富豪不給自己開工資,就不用交個人所得稅”,此一説法也許偏頗,卻的確是言有所據。

  所以造成該現象,無疑有著極為複雜的成因。比如説,日常的個稅徵收,多采取代繳代扣的模式。這客觀上導致了,薪酬所得更易納入計算,而財産性收入則往往能逃過監管——可問題在於,高收入人群的大部分收入,恰恰來源於財産性所得!徵稅機關對於“財産收入”的習慣性忽視,使得富人能夠輕易避稅、漏稅。而這,也恰是個稅收入增速放緩,整體規模長期上不去的關鍵所在。時至今日,個稅收入佔財政收入比重較小的局面,顯然是不合理的。

  基於現實種種,要求個人所得稅改革之聲,素來不絕於耳。諸如賈康這般,建議“富人按所有收入繳納個稅”,根本上還是呼籲徵稅機關,能夠對財産所得等非工資收入嚴格監管,從而使得個稅固有關於“法定徵收項目”的表述,能夠真正名實相符。為了實現此一目的,當然有賴於一系列的軟硬體建構。例如説更為系統化、專業化的財富追蹤與統計體系,以及更為發達的、市場化的報稅服務等等。

  推動富裕人群能夠就個稅應繳盡繳,既是為了避免稅收流失、確保公共財政收入,更是為了捍衛社會公平、真正發揮稅收調節貧富的杠桿功能。通過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道路,來促成個稅徵收的優化,已經具備了廣泛共識。而“讓個稅更多關注財産所得”,註定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然 玉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