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美國高通被罰60余億元 下一個該是誰?

2015-02-11 13:46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全球最大的手機晶片廠商之一美國高通公司2月10日宣佈,將向中國支付60.88億元人民幣的(約合9.75億美元)反壟斷罰款,這意味著為期14個月的反壟斷調查,以國家發改委的勝利而告終。此次反壟斷調查及處罰,讓一個高傲的跨國公司心悅誠服地接受鉅額處罰並整改,這在中國市場經濟史上是第一次,此次罰款數額,創造了中國反壟斷調查的歷史之最。此次國家發改委與高通公司反壟斷交鋒的意義不言自明,這次處罰不僅對業內而且對中國市場經濟秩序都有著標桿的意義,其影響自然深遠:

  首先,此次對高通公司的處罰,對中國相關行業和企業帶來實質性利好,最終受益的是中國消費者。中國是全球半導體最大的市場,此次對高通公司處罰,對手機産業影響很大,高通專利授權費用比例降低的這部分利益,未來會在手機産業鏈中體現出來。

  其次,無論跨國公司市場地位多高、規模多大,在中國境內經營就必須嚴格遵守中國的法律。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巨大的市場資源和穩定的利潤來源,吸引了許多國際知名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與經營。因此,促進市場公平和經濟法治是中國政府的義務和責任。高通公司因反壟斷行為被調查和處罰,這説明跨國公司利用其壟斷地位實施壟斷行為,就必然遭受中國政府的處罰。正如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指出:“反壟斷執法主要是為了恢復競爭秩序。”

  再次,中國市場經濟的地位得以提升。在為期一年多的調查過程中,國家發改委始終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聘請專業的律師和專家團隊運用法律和市場規則與高通公司展開針鋒相對的博弈,並最終取得勝利。此次國家發改委對高通公司反壟斷調查及判罰增強了中國在反壟斷領域的調查和處罰的話語權。

  實際上,自中國的《反壟斷法》于2008年8月1日實施以來,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行業龍頭公司的壟斷行為都曾遭到處罰。2013年2月22日,茅臺和五糧液公司因實施價格壟斷行為,分別被貴州省物價局和四川省發改委依法處以共4.49億元的罰款。這説明國內企業存在壟斷性市場行為,也一視同仁。

  高通公司之後,反壟斷下一個目標是誰?是微軟、蘋果這些跨國巨頭,還是國內巨頭?如果這些具有壟斷地位的行業龍頭,能夠從高通公司的這次處罰中吸取經驗教訓,自糾自查其可能存在的壟斷行為就有可能免予被調查和處罰。但是,如果抱有僥倖心理,無視自身的壟斷行為的話,那麼,無論其是國際巨頭還是國內的行業龍頭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反壟斷調查的目標。因為反壟斷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