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宿遷市的“便民方舟”,一家家具公司的會計王盼剛剛拿到“三證合一”的執照,上面加載3個證號。新京報記者 廖愛玲 攝
去年一年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多次提到簡政放權、鼓勵大眾創業。
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被視為簡政放權的重要一環,為大眾創業大大降低門檻。
此前,想要創業開公司辦企業,要抱著大摞復印材料,幾個部門七八趟地往返奔波,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一個都不能少,而且動輒十幾天到數月的漫長等待。
如今這樣的現象成為歷史。國務院去年6月發布規定,鼓勵探索實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登記制度。
江蘇成為“三證合一”改革的試點地區,新京報記者近日到江蘇宿遷、揚州等地走訪後發現,改革後申請人不用再一家一家跑辦證,提交材料少了一半,辦理時間大大縮短。
然而“三證合一”也面臨轉型期的陣痛,跨省區辦理業務時,江蘇版“證照”過不了關,甚至不能在銀行開戶。對此,專家建議,國務院應該及時協調。
“瘦身”:
少跑腿少交材料 一個證上三個號
當錢娟神速地三天便拿回了“三證合一”的執照,連老板都很驚訝,“狠狠地表揚了我一下。”
宿遷市區的洪澤湖路上,白色建築的“便民方舟”頗為醒目,這是面向公眾的一個綜合性政務服務平臺。
1月12日,前來辦理業務的王盼女士走進一層服務大廳,她是一家即將開業的家具公司的會計,準備為公司申請注冊登記。
巨大的環形櫃臺內,是一個個開放式的服務窗口,62個部門的400多名工作人員一起辦公。按照過去的流程,王盼應先到工商局窗口,申辦營業執照。待執照下來,復印後再到質監局窗口,辦理組織機構代碼證。最後,拿著營業執照和組織機構代碼證等復印件,去國稅局、地稅局窗口,申辦稅務登記證,來來回回得跑七八趟。
此前曾幫別人辦過申請,王盼熟悉這些套路,也有思想準備。她隨身攜帶的一個手提袋里,就裝了一摞申請材料的原件和復印件,是為4個部門準備的。
而這一次,卻有了一些不同的地方,4個“並聯審批”窗口引起了她的好奇。窗口工作人員郭淇接待了她,遞給一份領取“三證合一”證照的告知單:“按照這上面開的材料清單,在我們這一個窗口遞交就可以,而且只需要領取一個證了”。
“三個證在一個證上就可以體現了?”雖然一直聽說有這個新政策,頭一次接觸,王盼還是有些驚喜。她填了一張並聯審批申請表,發現“三證合一”只需要一半材料,而且由接單的工商人員辦好復印後內部移轉給質監、國稅、地稅部門就行。
第3天,也就是1月15日下午,王盼第二次來到“便民方舟”,簽字確認後,她從郭淇手里領到了“合並瘦身”後的一個證:營業執照的正副本。與過去的執照不同的是,在“營業執照”四個字的下方,從上到下依次印有注冊號、組織機構代碼證號、稅務登記證號。
在宿遷270公里之外的揚州,作為江蘇首批領到“三證合一”者,揚州市東升生態農莊發展有限公司的錢娟對整個辦照的感受,濃縮為8個字:“省時、省力、省錢、省心”。
“過去很多材料需要不停地復印,一趟趟跑,拿到照少則兩個星期,多則一個月”,錢娟所在的農莊在揚州鄉下,去一趟城里路上就得兩個小時,交通費也不少花。當錢娟神速般地三天便拿回了“三證合一”的執照,連老板都很驚訝,“狠狠地表揚了我一下。”
一窗受理、一表填報、一套材料、一張執照……江蘇省工商局副局長楊衛東用一組數字證明“三證合一”的改革效果:原來提交26份材料,現在僅需交13份,減少一半;申請者此前得填寫166個數據項,現在僅需填74個,壓縮一半以上;原來部門各自審查事項,現在工商已審查過的,其他部門不再重復審查。
博弈:
三證合成一個證 曾引發部門爭論
宿遷市長王天琦打了一個比喻:一個戴著手銬和腳鐐的人跑1萬米,喝再多的甲魚湯也無濟于事。這時,他最需要的是把手銬和腳鐐打開。
江蘇是全國少數由省級層面統一設立企業注冊登記並聯審批平臺、多個市縣同步啟動“三證合一”改革的省份,包括宿遷、鎮江等9市縣區均開始試點,從去年12月29日啟動,到今年1月13日,全省發出“三證合一”營業執照84份。
事實上,在“三證合一”之前,江蘇已進行了並聯審批改革,4個部門共同審批,然後在一個窗口統一發放三個證,江蘇把它稱為“三證統發”。
但要把“三證統發”再向前邁進到“三證合一”,推起來一開始並非易事。小小的一個證,直接牽涉到各個部門的利益。
在素有“改革傳統”的宿遷,很多人對三證改革也有不少疑慮。市長王天琦為此給大家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一個戴著手銬和腳鐐的人跑1萬米,喝再多的甲魚湯也無濟于事。這個時候,他最需要的是把手銬和腳鐐打開。”
而“三個證號究竟加載到哪個證上,原來也是有分歧和爭議的。”江蘇省政務公開辦主任張旻提到,國務院文件里只是鼓勵“三證合一”,並沒有明確規定具體形式,而是由地方自己定。這樣大家就有一些想法了,“爭論激烈時,有的還紅過臉”。
工商營業執照是企業合法經營權的憑證,質監的組織機構代碼證相當于企業、機關、團體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通行證”,稅務的稅務登記證是納稅人申報稅務登記的憑證,每個部門都強調自己證號的重要性,都希望是“一個證”的主導者。
就連“三證合一”,這個“一”到底指的是什麼,理解上也各有不同。張旻說,多數部門認為應該是合到“一個證”,也有部門覺得合在一個窗口,也應該算是“合一”。
到後來,就看證號的法律地位了。江蘇省工商局副局長楊衛東說,工商執照是企業合法經營的憑證、又是確立法人資格的證件,國際上通行。最後,江蘇省副省長李雲峰拍板,決定在工商執照上加載組織機構代碼和稅務登記號。
困難:
持“一證”開賬戶 銀行審查難過關
目前只是銀行係統對“三證合一”執照的有效性不太認可,隨著申辦企業越來越多,還可能產生更多類似問題。
領取證照後,企業都會到銀行申請開設基本存款賬戶,人民銀行對開戶銀行送來的資料進行審查,批準後才能發放基本賬戶的開戶許可證。
可是,當江蘇一些企業拿著“三證合一”執照去銀行開戶,卻遇到了障礙:銀行係統不認可這樣“三個號在一起”的新證件,材料上報到人民銀行那里審查過不了關。
銀行係統的理由是,按照《人民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及相關制度的規定,需要企業法人提供營業執照正本原件、稅務登記證正本原件、組織機構代碼證書原件等。企業只能又找回辦理窗口。
“我們已經注意到這個現象了。”江蘇省工商局副局長楊衛東說,“三證合一”才剛開始,目前還只是發現銀行係統對“三證合一”執照的有效性不太認可,隨著申辦企業越來越多,還可能產生更多的類似問題。
對此,江蘇已要求在全省范圍內的部門都要對新證予以認可,至于跨省區的地方,只能暫時採取“雙軌制”,即領取了“三證合一”的企業,如果需要單獨的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書,窗口可為其免費再打印出原件。
收費也是一個敏感問題。目前,全國工商、稅務登記證號均已不收任何費用,可質監部門的組織機構代碼證號,除了對小微企業免費外,其他企業申請仍收取148元費用。
在宿遷,政府採取了變通的辦法,就是由“政府贖權”,地方財政買單,企業自己不用交這筆錢了,全由當地政府補貼。
宿遷市長王天琦說,制定這個政策時,很多人也擔心,這樣買單到什麼時候,能不能買得起啊,“我說我壓一個寶,壓到改革不讓交了的時候”。
按計劃,宿遷又率先試點探索“一證一號”改革,就是營業執照注冊號、組織機構代碼和稅務登記號3個號要合成1個號。而實行“一證一號”的關鍵是數據共享和應用部門認可,到底用哪個部門的號,這無疑又將是一場博弈。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指出,“三證合一”改革既要有科學性、合理性,也要便于查詢。要想法解決“合並”證照的認可問題。現在很多部門都有自己的證號和數據庫,各自為政,都不願放棄。而舍棄哪一個部門的證號,也是一種行政資源的浪費,很難協調。他建議,應該由國務院出面,進行統一整合,給企業、組織一個法定唯一的“身份證號”。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廖愛玲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