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濟時評
禪城“一門式”行政服務改革亮出時間表,將先行探索實施企業登記“三證”(營業執照、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同發模式及舊樓加裝電梯事項“一門式”受理、“一窗式”辦理,力爭8月中旬在各試點鎮街顯現成效,8月底以後在全區鋪開。
“一門式”受理對于居民和企業來說,最大變化就是,以前一進入行政服務大廳,以社會救助、勞動保障、社區服務等以不同服務類別進行劃分的窗口服務模式將成為過去;今後,居民和企業手持材料走進任何一個窗口,都可以實現窗口業務通辦。“一門式”改革依托的是大數據和信息化的技術革新,在信息化時代,作為最海量信息資源的擁有者,政府要朝著現代信息治理的目標邁進,通過對各類數據進行記錄、沉淀和共享,建立起經濟社會發展各類行為的“大數據”,為政府做好決策提供更為精準的依據,服務也會瞄準群眾個性化的需求而展開,降低政府服務社會的內耗和成本,提高服務的精準度。此時,向已經運行了8年的上海行政服務學習,共享審批模式,成為大勢所趨。
事實上,禪城自身發展對政務環境和營商環境革新有著強烈的內在需求。作為拉開城市格局的關鍵節點項目,佛山東西向城市核心軸季華路已經全線貫通,以綠地、星星等為代表的季華路兩邊產業城市載體紛紛拔地而起,接下來,季華路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實質性的服務內容;而從一環沿季華路驅車向西十多分鐘,禪西新城多座產業載體也已經搭建起來,同樣需要打造實質性服務內容。佛山要築起新的城市中心架構,禪城要提升和打造更好的政務環境、營商環境,為資本、人才投資落戶打開暢通渠道,已然不是一句口號,此時,“一門式”行政服務改革能否成為此間的突破口,吸引著各界目光。
推進“一門式”、“一窗式”行政服務改革,表面看來,意味著工作人員坐在窗口接件模式的變化,也對窗口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過,禪城區區長劉東豪在一次視察中一語中的,“一門式”只是一個形象的說法,市民辦一件事不用再跑幾個部門、幾個地方,而是在行政服務中心這一個門、一個服務窗口,就能辦理所有行政服務事項。其難點,其實並不在于群眾“踏進門”有多難,而關鍵在于後臺的協調處理能力上,說到底,“一門式”改革是關係到從接件到審批、內部流轉等的現代政府信息治理的一次流程再造。
改革的取舍背後,是對各個職能部門權力或者說權利的一次梳理與檢視,以開放為基礎並依托強大的後臺係統,終極目標就是要打破此前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實現信息的協同處理。上海用8年時間做出了穩步的探索,禪城行政服務改革之路又將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閻鋒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