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業內:小微企業免稅是激活實體經濟第一步

2014-04-15 09:10 來源:鄭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印發的《關於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10萬元(含1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4月13日《法制日報》)

  一國經濟要有活力,要有競爭力,不僅需要“頂天立地”的大企業,更需要“鋪天蓋地”的小微企業。數據顯示,我國小微企已經超過4000萬家,其中包括3700多萬家工商個體戶,吸納了2億多人口就業。量大面廣的小微企,一頭連著經濟繁榮,一頭連著社會穩定。它們分佈在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創造了60%的國內生産總值、50%的稅收和80%的就業崗位。同時,企業所得稅改革、增值稅轉型、提高出口退稅率、提高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等措施,並未讓私營等非公小微企業得益多少。財政部經濟建設司的報告顯示,當前我國企業綜合稅負擔達40%左右,超過OECD(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平均水準。除了要繳納如此多的稅收之外,非公小微企業還需要向行政部門繳納各種費用。

  高稅負之殤拖累實體經濟。由於獲利空間小、稅費重,許多投資者對實體經濟缺乏興趣和信心,轉而投向虛擬經濟。而虛擬經濟“高歌猛進”的結果就是經濟失衡,甚至催生經濟泡沫。實際上,此輪銀行“錢荒”即是虛擬經濟過度膨脹所造成的。虛擬經濟本來是作為服務實體經濟而誕生的,但現在的情況是本末倒置,虛擬經濟很大程度上制約、甚至決定了實體經濟的發展。這很危險,失控的虛擬經濟在歐美金融危機、日本泡沫破裂和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對實體經濟的傷害之深,應足以讓我們警醒並主動規避重蹈覆轍。

  實體經濟的作用是任何經濟形式都無法代替的。改革要在增強發展後勁和內生動力上下功夫,要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上多想辦法。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武漢考察時説:“工業化很重要,我們這麼一個大國要強大,要靠實體經濟,不能泡沫化。”實體經濟是強國固本之基。這一判斷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再次得到印證。德國經濟的強勢表現,美國、英國等實施“再工業化”戰略都是典型例證。調查顯示,小微企業數量眾多,就業人數多,是社會的毛細血管,滲透到方方面面。只有越來越多的小微企業成長起來,我國的實體經濟才會更加穩固,而減輕小微企業的稅負是發展實體經濟最可作為也最見效的一條措施。一是加快財稅體制的改革,大規模地減稅、減費、減負,使小微企業輕裝上陣,讓小微企業有利可圖。二是逐年擴大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對小微企業變多項稅為單一稅。

  發展實體經濟,政府的支援很重要,這個重要性最主要的表現在給企業減稅、免稅。在香港,70%以上的中小企業都是不交稅的,而在國內,不論企業是否賺錢都必須繳稅。繳稅之後,不少投資人都虧損了,即“稅後虧損”。這種情況在發達國家是非常少見的。所以,發展實體經濟,政府要舍得給企業減稅、免稅。尤其應在適當的時候,變“多項稅”為“單一稅”,即營業稅、增值稅等稅收全部免除,只交企業所得稅——企業盈利了繳稅,不盈利不交稅。發展小微企業,要“放水養魚”,清理、規範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及其他費用,避免“竭澤而漁”。 劉英團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