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蘭州自來水苯超標事件仍有疑點

2014-04-14 10:5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13日,蘭州自來水苯超標事件進入第三天。蘭州市民搶水風逐漸消退,百姓情緒漸趨平靜。但事件仍有疑點。

  19時20分許,中國青年報記者得以進入警戒線內的事發污染區域。時近傍晚,挖掘機仍未停止作業。記者在現場看到,出事的4號自流溝已經被揭開了長約百米的蓋子,露出了底部的沙石。

  在下午16時許,記者在挖開的4號自流溝下游,仍聞到了刺鼻的“油”味。工人們告訴記者,從早晨8時30分開始,他們就已經進入了作業現場。

  此時,記者看到近十輛挖掘機沿著4號自流溝,在近500米的區域一字排開,場面異常繁忙。不遠處,幾輛卡車裝有直徑約一米的黑色大管子正等待裝卸。

  13日下午17時20分,蘭州市政府召開了第二次新聞發佈會。此次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副組長鄭志強表示:“根據環保專家現場初步分析判斷,周邊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溝內水體苯超標的直接原因。”

  他進一步説,初步判定,自流溝周邊地下含油污水的形成原因有兩個:一是原蘭化公司原料動力廠原油蒸餾車間R205A#渣油罐曾于1987年12月28日8時50分發生物理爆破事故,罐體破裂造成90立方渣油泄出,其中有34噸渣油跑料未能回收,滲入地下。

  據悉,該址上原有蘭化公司原料動力廠250萬噸/年煉油裝置,該裝置建於1982年,2003年停用,2006年拆除。拆除後,在原址建成現有的40萬噸/年芳烴抽提裝置,罐區設計分別儲存餾份油、輕油、渣油。

  另一個含油污水的來源,是“原蘭化公司原料動力廠原油蒸餾車間泵B—113齣口總管曾于2002年4月3日發生開裂著火,泄漏的渣油(具體數量當時未統計)及救火過程中産生的大量消防污水滲入地下”。

  可以佐證這個結論的是,13日上午,接受媒體採訪時,北京師範大學水科學研究院教授、國家環境應急專家組成員王金生説,初步判斷,蘭州自來水中的苯來源於蘭州石化(原蘭化和原蘭煉重組後産生的公司)上世紀80年代發生泄漏事故後滲入到地下的污染物。

  這個結論與12日上午的官方説法有出入。就在昨天,蘭州市副市長嚴志堅稱,“造成蘭州自來水苯超標的原因已查明,係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蘭州石化分公司一條管道發生原油泄漏、污染了供水企業的自流溝所致。”

  這位官員還表示,“4號自流溝與周邊的部分化工企業的管線有交叉,從自流溝下方穿過後,對此有影響。”

  此説法一齣,立即遭到質疑。“如果説自流溝位於(蘭州石化的)管道上方,為何下方的管道污染物會違背重力作用向上方滲透?”一位蘭州網友説。

  而在今天的發佈會上,官方通報了蘭州石化現有生産裝置及罐區運作情況。根據對蘭州石化化肥廠、乙烯廠、橡膠廠、石油化工廠的生産裝置和污水系統排查,其化肥廠苯胺生産裝置、合成氨、尿素裝置和硝酸裝置於2013年下半年起陸續停産至今;丙烯酸、乙烯、芳烴裝置及污水預處理系統運作正常,未發現物料及産品泄漏現象;生産區域內雨排井、化污系統水封井未發現物料泄漏現象,消防井內發現有少量飄油。

  對蘭州石化石油化工廠西罐區的排查表明,罐區及管線運作未見異常。

  13日,中國青年報記者經多方證實,事發的自流溝區域並無蘭州石化公司的物料管道經過。換句話説,此次自來水苯超標來源係蘭州石化管道發生原油泄漏的説法並不成立。

  “泄漏”和“滲漏”雖一字之差,含義卻顯然不同。

  自流溝周邊地下存在大量含油污水的情況,蘭州威立雅水務集團是否知情?是否採取了防護措施呢?到底誰該監管水源地的安全?到底誰該為此次嚴重的水污染事件埋單呢?

  截至晚11時發稿時止,記者多次撥打該公司董事長姚昕的電話,均無人接聽。有關蘭州自來水污染事件的真相,中國青年報還將繼續調查。

  本報蘭州4月13日電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