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保就業需著力解決結構與品質問題

2014-03-18 09:39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年來,我國就業總量壓力趨於緩解,但結構性矛盾和就業品質問題突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把2014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確定為7.5%左右,是兼顧了需要和可能、兼顧了經濟與就業的適度合理選擇。就業是民生之本,今年政府將繼續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著力解決大學生就業和下崗職工再就業等結構性矛盾,通過深化改革、提升就業品質,未來我國就業將是更加充分、更高品質的就業。

  我國就業領域成就巨大

  就業是民生之本。作為人口大國和發展中國家,就業一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多年來,我國政府一直把擴大和保障就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一方面,努力推進經濟增長,以增長帶動就業;同時,針對發展過程中面對的各種就業壓力和矛盾,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積極就業政策,有力地保障了就業。

  一是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形勢保持了總體穩定。基於長期發展積累的總量優勢和積極的就業政策,我國就業形勢仍保持了總體穩定狀態,登記失業率近年來一直保持在4.1%左右的低位。二是就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長期困擾我國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問題得到全面緩解。第一産業就業比重已經由改革開放初期的7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30%左右,二、三産業成為就業的主要領域,且對新增就業的貢獻還在穩步提升。在這一過程中,數以億計的農村勞動力實現了向二、三産業和城鎮的轉移。三是就業品質不斷提高。主要表現為勞動就業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勞動者的擇業自主性不斷增強;工資水準穩步提升,各種社會保障覆蓋面全面擴大;全面強化了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勞動關係逐步改善。

  繼續以保持經濟適度增長確保就業穩定

  過去相當長一個時期,我國就業領域的主要矛盾是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總量矛盾。這也是過去很多年政府不得不確立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目標,必須以總量增長來保障就業增長的主要原因。

  從當前及未來的趨勢看,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國的勞動力總供求關係已經開始出現比較明顯的變化。一方面,從勞動力供給情況看,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從2012年開始出現了絕對數量的下降,根據人口發展規律,未來較長時期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還將繼續下降。另一方面,經濟增長對就業的貢獻能力依然較強。主要是我國目前經濟總量已經很大,即使經濟增速略有下降、勞動生産率提升等會降低對就業崗位增長的貢獻,但只要經濟保持適度增長,仍會對就業崗位增長形成拉動。近幾年的就業態勢已經充分説明瞭這一點。如2010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但就業總量仍然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勞動力總供求關係的變化,意味著我國在經濟增長速度選擇上有了相對更大的空間,可以承受經濟增長速度目標適度下降的壓力,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但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儘管勞動力總供求關係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保持經濟適度、穩定增長以確保就業穩定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方面,雖然勞動力總供求關係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但我國勞動力供給總量依然非常巨大,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高達9.3億。在不少領域,就業不充分、不穩定等問題仍很突出。大學生就業、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以及城鎮大齡、低技能勞動者就業和失業下崗人員再就業等壓力依然很突出。這一基本現實決定了經濟仍必須保持適度增長,因為勞動力基數大,一旦經濟出現較大幅度波動,就會對就業的絕對量産生較大影響。

  另一方面,從我國經濟結構和經濟運作的現實情況看,不同行業、産業以及區域間經濟關聯性非常強,特定領域或重要行業的大幅波動,很可能産生連帶效應,並對整體就業狀況形成重大影響。未來幾年是我國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攻關期,個別領域、個別行業難免會出現較大波動,在這種情況下,也必須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尤其是投資、出口以及國民經濟支柱行業的穩定,以保障改革與轉型的順利推進和就業與社會穩定。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2014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確定為7.5%左右,與前些年相比,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有所下調,就是考慮到了就業總量壓力已經出現緩解,同時,也在穩定就業前提下給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留出較大空間。另一方面,下調的幅度並不是特別大,也有利於平穩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調整,兼顧了需要和可能,兼顧了增長和結構調整,兼顧了經濟與就業,是一個適度合理的選擇。

  要高度重視解決就業結構矛盾問題

  當前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裏,受長期經濟發展不平衡、人口結構變化以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就業結構矛盾將成為就業領域的主要矛盾之一,需要著重加以解決。

  就業結構矛盾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隨經濟升級轉型,傳統低端製造業對就業的貢獻會下降,新增就業將主要集中于生産、生活服務業。二是受産業調整、生活成本上升等多種因素影響,過去對就業增長貢獻較大的長三角、珠三角及環渤海經濟圈,勞動力需求總量會下降,新興經濟區域以及相當一部分中小城市對就業增長的貢獻率會不斷加大。三是隨高等教育大眾化,新增勞動力供給中高端勞動力比重較大,低端勞動力明顯出現短缺。四是勞動力年齡結構加快老化,與産業和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差距越來越大。突出的結構矛盾,意味著未來大量勞動力必須在職業、行業、區域之間進行調整,這對於勞動者自身職業選擇、職業能力,對於城市化和人口政策以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都會形成巨大挑戰。

  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需要多元手段。關鍵是要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所提出的要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首先要充分相信和依靠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發揮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重點是在産業發展、雇傭和職業選擇乃至職業教育和培訓等各個方面,更多發揮市場力量,突出企業和勞動者的市場主體地位。

  在政府責任方面要突出四個方面的作用:一是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就業監測和資訊發佈體系。二是要強化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三是要優化經濟佈局和人口佈局,積極穩妥應對區域就業結構矛盾。四是要針對特定領域、特定行業可能出現的局部失業壓力過大問題,實施必要的企業破産保護、以工代賑及其他保護性政策。

  加快完善社會政策,全面提升就業品質

  進一步提升就業品質,促進就業平等,切實保護好勞動者權益,改善勞資關係,也是下一步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對此提出了明確的改革要求。

  在就業品質方面,當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受長期勞動力供大於求因素影響,大量勞動者尤其是非國有經濟部門僱員沒有與僱主之間建立穩定勞動關係,難以被制度化的社會保障體系覆蓋,很多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即使在正規部門,不同群體間社會保障水準差距也過於突出。因此,必須以完善相關社會政策為基礎,切實提升就業品質。

  一是要切實促進就業平等,切實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要求,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等一切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二是要結合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制度等改革,逐步縮小不同領域之間不合理的勞動待遇差距。三是要加快改革以“戶籍”為基礎的公共服務體制,避免城市內“二元結構”固化,切實實現社會融合。四是要進一步規範勞資關係,完善勞資之間在相關領域的集體協商對話機制,強化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五是要進一步加強對勞動力市場中弱勢群體的幫扶援助,提升就業和創業能力。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