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評論:圈錢套現之風拷問IPO重啟意義

2014-01-20 09:1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3年的最後幾個小時,奧賽康成了重啟IPO後的第二批獲批幸運兒,不過這趟開往春天的末班車奧賽康坐得並不安穩。1月10日,在輿論的強大壓力下,奧賽康的上市圈錢之旅被中國證監會叫停。

  IPO開閘後排隊上市的這麼多企業,為啥獨獨奧賽康被選中了?1月9日,奧賽康公佈網下申購結果,發行市盈率67倍,老股轉讓募集資金近32億元,遠高於新股募集金額7.84億元。證監會的老股轉讓新規定,將吃螃蟹的奧賽康推上了風口浪尖。不管用意如何,這項老股轉讓新規是老股東套現的利器,比起之前老股東的禁售期,新規定簡直就是專門為老股東拋售套現準備的。本來對中國中小投資者就不利的股市這次等於又在散戶頭上加了一座大山,中小投資者焉能不揭竿而起?

  老股轉讓並不是奧賽康一家。統計顯示,有26家公司披露招股材料,24家已敲定老股轉讓方案。在上市之時,持股3年以上的老股東大量套現股票,無疑是在向市場傳遞不利信號,如果一家公司創始人和原始股東都失去信心,這家公司的未來“不會好了”。

  從初衷來講,老股轉讓是旨在增加股票的供應,解決中國股市問題。即將開閘的IPO引來了蓄積幾年的貨幣涌入,供需失衡之下,新股屢屢被推高,“超募”成了中國股市永恒的話題。證監會表示,老股轉讓可以增加公開發行的股份數量,緩解個股供求不平衡帶來的的定價虛高問題。

  不過這樣的規定,在現有情況下,只能是被有關利益方綁架,最終變成了歪嘴和尚唸經。一家公司的經營狀況好不好,有沒有前景,自然是公司的創始人、原始股東最了解最有發言權。如果對公司有著極大的信心,認為公司業務在將來會有極大的增長空間,老股東們會輕易將手中股票轉讓嗎?

  在歐美股市,原始股東的每次減持,都會被外界解讀為對公司前景喪失信心,尤其是在公司剛剛上市時,好公司的原始股東非但不會減持,許多創始人為了表示自己對未來的信心,會自掏腰包從市場購買股票。好股票自己不持有,老股東難道是傻子?

  2004年8月19日美國Google公司登陸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發行價為每股85美元,現在的價格是每股1156美元,九年時間漲了10倍多;股神巴菲特執掌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上市時股票發行價8美元1股,現在價格17萬美元1股。背靠中國市場的百度公司2005年上市時發行價27美元1股,如今的價格已經高達每股173美元;香港上市的騰訊公司上市時發行價3.7港元1股,如今的價格是530港元1股。

  這些股票最低的漲幅也有5倍,最高的幾百倍,上市之初就大量拋售股票,這種現象顯然不會造福股民。

  在中國股市中,這樣的例子不能説絕無僅有,但絕非主流。中國石油上市40多元1股,如今7元1股,當年流傳的中國石油的笑話“你全家都買中國石油”還言猶在耳。為了防止大股東的拋售,證監會規定了老股東的禁售期。即便這樣,一旦大小非解禁,老股東股票紛紛拋出,股票價格重挫,散戶跳水割肉。

  跟外國資本市場不同的是,在上市之初,中國的股票已經被大大高估,老股東通過種種渠道做高股票價格,有關利益方通過審批制控制新股發行,在上市之前以低於市價幾十倍的價格拿到股票。等到股票上市之日,也就是廣大中小投資者被盤剝之時,大股東不斷拋售成本極低的股票,即便股票價格腰斬淪為垃圾股,有關利益方仍然有利可圖。

  股票發行制度從審批制向註冊制的轉型之中,證監會一次次用行政微調的方式,修正不斷出現的新規漏洞,每次都會引來一些質疑。其原因值得深思,什麼樣的“改革”才能不被有關利益方鑽空子,這是有關決策部門的一個問題。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