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人社部:2014年著力解決社保“雙軌制” 人身保險條款明年統一編碼

2013-12-29 11:34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人社部:2014年著力解決社保“雙軌制”

  新聞摘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26日召開的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表示,2014年在社會保障方面將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著力解決“雙軌制”、“待遇差”問題。具體來説,人社部門將繼續深化養老保險頂層設計研究,做好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工作;同時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大力推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髮展。“2014年將整合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尹蔚民説“制定實施職工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銜接辦法,促進參保人員在城鄉之間順暢轉移。”

  小編點評:不可否認,社會福利制度的頂層設計事關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同經濟體制改革的大工程密切相關;養老保險制度讓老百姓心理不踏實,任何經濟改革的成果都會被大打折扣。

  人身保險條款明年統一編碼

  新聞摘要:自2014年8月1日起,公司使用的人身保險條款應印刷條款編碼,供消費者查詢。《通知》要求,各公司應對報送中國保監會審批或備案的人身保險條款實行全國統一編碼;各公司保險條款與條款編碼應當一一對應。據了解,自2014年1月1日起,各公司應按照條款編碼的編制要求,對報送保監會審批或備案的保險條款進行統一編碼,並將保險文字編碼和二維編碼印刷至條款首頁顯著位置,編碼圖形應大小適中,清晰完整。同時,各公司應將文字編碼和二維編碼資訊添加至産品報送材料清單表中。

  小編點評:保險條款也將有“身份證”了,保險像進入超市一樣“明碼標價”,消費者“查一查”無壓力呢。

  社科院:近四成人無養老保險

  新聞摘要:中國社科院最新的一項數據顯示,目前城鄉居民中,只有61.4%的人享有養老保險,仍有近四成的城鄉居民還沒有養老保險的保障。據了解,2012年7月,國務院在全國所有區縣實施新農保和城居保制度全覆蓋計劃,符合條件的老年人領取養老金。截至2013年3月,各項養老保險參保達到7.9億人。其中,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發展迅速,享有率由2011年的25.4%大幅上升到2013年的59.9%。但事實上,部分地區存在強制參保和繳費的情況。據某機構調查顯示,該比重在3%以內,養老金髮放率也不足。

  小編點評:近年來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發展迅速,但距離社會實際需要還有距離。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投入,發達國家的社會福利待遇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為提高參保積極性,最終實現保障“全覆蓋”,我們還需要不懈奮鬥。

  3個月內懷孕送500元津貼 奇葩保險引爭議

  新聞摘要:“你敢生,我就送500元懷孕津貼。”昨日,有産險公司推出一款懷孕保險,被保險人在購買懷孕險之後的3個月內懷孕即可獲得500元的懷孕津貼。相關保險人士表示,該款險種是繼中秋賞月險、光棍險之後保險公司推出的又一款個性化産品,將保險與懷孕的概念聯繫起來。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質疑,這款“懷孕保險”並沒有保險保障的內涵,更多的只是險企為了製造噱頭所進行的一種行銷方式。

  小編點評:險種産品越來越“不拘一格”了,可見在市場研究上確實動了一番心思。保險業只有不斷切入市場需求才能滿足自己的發展,只是就自身屬性來看,承擔責任還是永遠要擺到首位的。

  險資趟地方債渾水風險漸顯

  新聞摘要:險資趟地方債渾水的風險正在與日俱增。近期以來,國壽、人保等行業突然加大了債權投資的力度,數十億元的鉅資紛紛砸向了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這也引來了業界關於保險資金趟地方債渾水的擔憂,而債權投資很可能會成為未來險資接盤地方債的一個新通道。“保險債權計劃今年由備案制改為註冊制後,監管層一直在推進這塊業務,因此債權投資計劃今年呈現持續熱潮,預計未來兩到三年這種勢頭仍將持續。”華安農險一位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一方面保險債權投資具有投資額度大、期限長的特點,且收益率低於信託、私募債等融資渠道,融資方可借此置換信託和銀行借款,更重要的是這也滿足了險資投資收益性和資産負債匹配等方面的要求。

  小編點評:險資投資向來以“穩”著稱,但俗話説:淹死的都是會水的,希望險企在評估地方債風險中勿要掉以輕心,要有遠慮才能行得遠。

[責任編輯: 吳曉寒]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