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25日電 題:“私人定制”在中國漸成氣候 簇擁者趨年輕化
中新社記者 魏晞
50歲的曹玉嶺有一份特殊的工作:量腳師。在他隨身攜帶的一個厚重皮面文件夾裏,裝著一份份特殊的“隱私”資料:46個精確到毫米的數據,以及填寫著“顏色喜好”、“職業”甚至“臉型”的表格,所有這些,都只是為了製成一雙皮鞋。
靠著祖傳的手工製鞋手藝,曹玉嶺在這行已工作30年。從曾經鼎鼎大名在外、被譽為“北有東單、南有寶屐”的東單皮鞋廠,再到上世紀90年代初由東單皮鞋廠更名而成的北京八達嶺鞋業公司、如今的“1928頂級定制男鞋”,他所在的鞋廠數度改名卻幾乎家族、師徒傳承不變。但不同的是,曹玉嶺量腳製鞋的對象,已從幾十年前東單大街上“時髦的北京人”,變成一個在中國漸成氣候的人群:私人定制的簇擁者。
第二屆北京國際私人定制展8月25日正在舉行。這個歷時三天的展會上,曹玉嶺幾乎每天都很忙碌。他所在的“1928頂級定制男鞋”展位前,幾乎每隔幾分鐘就要接待一撥人。每次長達45分鐘的量腳過程裏,曹玉嶺都要精確測量出趾圍、足弓高、兜跟圍等種種旁人“匪夷所思”的數據。而回到鞋廠製作室後,他還要負責製作鞋楦,這是一雙手工定制皮鞋近300道工序中,最重要的步驟之一。
“1928頂級定制男鞋”副總經理周學濤對記者表示,相比起流水線工廠裏一天生産近萬雙鞋,定製鞋廠裏17個熟練師傅全力以赴一天也只能做5雙鞋,最複雜的手工縫製部分更得“一寸5針”。即便一雙鞋全部製作時間要一個多月,但客戶也“很少有人嫌時間長的”,因為“定制商品,消費的就是‘不浮躁’”。
第二屆北京國際私人定制展的負責人之一張亞東對記者表示,私人定制在中國已不鮮見,定制的範圍也被“無限地放大”,從皮鞋服裝到珠寶傢具,從手錶到汽車,從紅酒到咖啡,從理財到旅遊,“幾乎一切都可以定制”。
此次有40多家中國的私人定制服務商參展,其中包括不少出人意表的定製品,小到茶壺、首飾盒、家庭肖像畫,大至私人轎車、旅遊産品,乃至長期的家庭健康計劃。
據胡潤《2012中國高凈值人群消費需求白皮書》數據,目前中國個人資産在6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高凈值人群達270萬人,平均年齡為39歲。越來越龐大的擁有較高消費能力的人群,使得中國消費者對私人定制産品需求漸增。
但這也造成人們對私人定制一個顯而易見的“誤解”:即價格高昂。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很多私人定制的商品價格並非高不可攀,而消費者很多也是普通年輕人。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這種“誤解”已成為中國私人定制行業發展中的瓶頸,由於缺乏了解,很多有能力的消費者止步于“定制”門檻之外。
專營定制服裝的北京美華美依時裝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志龍對記者表示,其實私人定制“沒有這麼神秘,也不需要這麼神秘”,應該是“買得起的奢侈品”。他繼而解釋,就定制服裝而言,這種“奢侈”並非價格高昂,而是讓更多人能夠追求合體、得體的服裝。
趙志龍説,找他定制服裝的客戶,其實都是“和你我一樣的年輕人”,並非想像中的“富二代”。很多年輕人前來定制結婚的新衣,更多的則是職場上的小白領或中層管理者,追求的是舒適、合體、個性化。在趙志龍的櫃檯上,一身真絲的女士旗袍1000多元,而一件羊絨中長款的外套也不過3800元,這樣的價格與很多商場裏的服裝品牌相比,確實不算“奢侈”。
一位業內人士也對記者表示,在最近五年中,定制商品在中國已不是“小眾”。自2007年起,個性定制服務逐漸起步,且迅猛發展,到如今幾乎呈現幾何倍數增長,而且也趨向年輕化。
“這雙鞋的主人,就是20多歲的年輕人”,“1928頂級定制男鞋”的周學濤指著手裏一雙已完工的定製鞋對記者説。仔細一看,這雙鞋的鞋面比普通鞋子寬了2釐米以上,“鞋子主人腳型比較寬,選擇定製鞋求的就是個舒服”。周學濤認為,如今“個性化”已成為中國消費需求的一大趨勢,大眾化、普遍型的商品越來越不被人們愛好,相信私人定制會很快為更多中國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者所接受。(完)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