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中儲糧棉接連失火暴露“高庫存”風險

2013-07-05 09:2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距中儲糧直屬庫失火僅一個多月,中儲棉委託的收儲倉庫再次發生火災。中儲棉總公司4日晚間給《經濟參考報》記者的回復對事故原因暫未給出明確解釋,只是表示事故發生時當地突發強雷電災害性天氣,山西省有關部門組成的調查組正在對具體事故原因和經濟損失進行調查核實,具體事故原因待調查組發佈。

  據了解,發生火災的是山西省棉麻公司侯馬採購供應站,過火面積約1.05萬平方米。據了解,該代儲庫共有10座棉庫,庫存約3.6萬噸棉花,其中露天垛堆放約1.7萬噸。

  “中儲棉和侯馬採購供應站之間是合同關係。”中儲棉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直屬庫的庫容不夠,中儲棉委託侯馬採購供應站代為保管國家儲備棉,雙方簽定了倉儲合同,而代儲庫是安全責任的主體。

  事實上,此次大火距離中儲棉總公司啟動“安全大檢查”不到一週時間。6月26日,中儲棉總公司專門召開2013年度年中安全大檢查動員及培訓會議,強調要把集中開展年中安全大檢查作為當前安全生産的首要任務來抓,進行細緻、徹底的安全大檢查。

  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認為,國家儲備收得太多,以至於“管不過來”,導致各種問題出現,“棉花和糧食都收到了國家手裏,反而不安全了”。

  近年來,隨著托市收購價格的不斷提高,棉花和糧食等農産品的國家儲備庫存不斷提高。據棉花行業人士介紹,經過過去兩個棉花年度,庫存估計增加了800萬噸,且在下一年度(2013/2014年度)將繼續增加。國內目前估計有1000萬噸棉花庫存,相當於一年用量的1.25倍。

  無獨有偶。5月31日中儲糧總公司所屬黑龍江林甸直屬庫發生的火災同樣暴露出“超額儲備”的問題。當時直屬庫庫內共儲存各類政策性糧食14.7萬噸,而固定倉容僅為7.6萬噸,發生火災的同樣是露天垛堆。

  “説是國家收儲,實際上沒有主體,儲備糧食和棉花成為‘唐僧肉’,卻沒人承擔責任。”馬文峰認為,非戰略性的農産品儲備應該逐步市場化,交由市場化的主體進行收購,這些主體在收購時都能得到農發行的政策性貸款利率,但收購的農産品歸自己所有並承擔相應責任。 白田田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