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囤金買房”到追逐“影子銀行”,近期二、三線城市居民所迸發出的理財熱情正呈星火燎原之勢,並激發起總部位於京滬兩地的眾多財富管理機構的拓荒雄心。
回溯歷史,在這一波“全民理財”熱之前,國內曾出現“全民炒股”、“全民PE”、“全民炒房”等理財熱潮,甚至在鄂爾多斯等地,還一度出現“全民借貸”的盛況。不過,隨著狂歡的謝幕,後來的投資者都遭遇不同程度的損失。
時至今日,實體經濟不振,理財卻逆勢大熱,甚至不少上市公司也熱衷於購買理財産品。那麼,“全民理財”究竟理誰的財?這場理財狂歡對財富管理機構而言,究竟是餡餅,還是陷阱?讓我們聽聽財富管理專家及業內人士的觀點。
劉紀鵬:我有一種憂慮感,現在中國很有可能要重復2004年銀行系統出現系統性壞賬風險的舊路
劉志堅:投資人“集體無意識”的理財行為,值得所有財富管理機構從業者反思。比如某種投資産品很熱,但如果熱潮退去後,我們要承受多大的風險
呂騏:追求財富的不合理的快速增長,往往是投資最大的陷阱。長期投資最大的兩個力量就是時間的積累和富裕的力量
姜隆:目前國內財富管理行業還僅停留在為用戶推薦産品的階段,有些機構雖然已在為高端客戶研發個性化産品,但也受國內金融市場結構和投資領域的限制,發展緩慢
“全民理財”:瘋狂背後存隱憂
上海證券報:當前實體經濟不振,但理財卻逆勢大熱,甚至不少上市公司也熱衷於購買理財産品。那麼,“全民理財”究竟理誰的財?這些高收益理財産品的高收益來自哪?
劉志堅:投資人追逐“高收益”無可厚非,但必須要明白“高收益”來自哪?如果這個回報率有實體經濟支援,且是合理的,那就可以。但我們通常無法看清楚收益的來源,不管收益有多高,這本身就是一種風險。
面對高收益,高凈值人群都會問得很細緻——你給我很高的回報,為什麼?這麼高的收益怎麼來的?如果出了問題怎麼控制?當前理財市場比較混亂,投資人更應首先要問“收益怎麼來的,合法性怎麼樣,是不是可持續”等問題。
劉紀鵬:我有一種憂慮感,現在中國很有可能要重復2004年銀行系統出現系統性壞賬風險的舊路。當時股市跌到了998點,只有靠銀行借貸發展經濟的單腿支撐,當一國融資重任都壓到銀行單腿上時,就會出現週期性的系統性風險。
現在直接融資關閉了9個月,社會對資金的需求全部擠壓到銀行系統,更重要的是,這種行政壟斷的低利率又導致了民間的高利貸。很多企業的真實融資利率要15%以上,在實體經濟不賺錢的情形下,這就意味著金融開始孕育風險。所以,當壞賬風險從銀行系統傳遞到影子銀行系統時,理財風險也就成為今天非常值得投資人和信託、證券公司高度關注的問題。
呂騏:過去的二三十年裏,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非常快速的發展,一些人跟風投資房地産、實業就能賺錢。但是目前這樣的投資機遇不再,現在投資黃金也像過去房地産一樣,追尋別人的投資,這實際上是投資理財最大的敵人。
國內投資人的一大特點是,喜歡自己理財而不相信專業投資機構。在美國60%以上的私人財富通過專業的財富管理機構打理,而在中國這個數字非常低。自己投資容易出現兩個缺點:一是經常容易在高位進低位出,二是盲目追風投資。
而實際上,追求財富的不合理的快速增長,往往是投資最大的陷阱。我個人認為長期投資有兩點非常重要,最大的兩個力量就是時間的積累和富裕的力量。如果你每年能實現8%的財富積累,9年就可以實現財富的翻倍。
姜隆:投資專業知識欠缺最明顯的是“中國大媽”搶黃金,金價下跌首飾降價,就相當於商場打折促銷,中國大媽搶購本無可厚非。結果硬是與黃金投資拉上關係,導致更多的中國大媽參與搶購。
投資渠道狹窄最明顯的是房地産投資,房價從最初的經濟問題演變為政治問題,政府不斷推出抑制房價的政策,但仍然擋不住大資金流入這一行業。
而投資者自身的風控能力低表現最明顯是全民PE、全民炒股、全民借貸,這三種投資方式都屬於高風險高收益類,民間借貸還屬於灰色地帶,風險更大。
財富機構的餡餅OR陷阱?
上海證券報:全民理財暗藏眾多風險,但也意味著理財市場的空間十分巨大。對於財富管理機構,這場理財狂歡帶來的到底是“餡餅”還是“陷阱”?面對新一輪的理財熱,財富管理機構當有何作為?
呂騏:專業的財富管理不僅僅是理財,因為理財只是財富管理的很小一部分,財富管理包括更多的服務以及更多元化的服務,且財富管理不僅僅是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其本質是為了提高投資者的生活品質。
財富管理行業在中國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僅僅是在過去一兩年有比較大的發展,但是現在傳統的金融機構在這一市場,針對的人群比較集中在高收入人群,資金在10萬美金以上大眾富裕階層沒有得到很好的服務。
劉志堅:為什麼會出現全民投資某一類産品呢?説明我們的資本市場還需要建設和完善,如果我們的投資渠道足夠多,品種足夠全,投資者自然也就不會一窩蜂進行某一類投資了。
投資人“集體無意識”的理財行為,也值得所有財富管理機構從業者反思。比如某種投資産品很熱,但如果熱潮退去後,我們要承受多大的風險?我們應該儘量給客戶展現一個全貌,而非替其做主購買某種理財産品。
姜隆:縱觀近年來,房地産投資熱、中國大媽搶購黃金、甚至就全民PE、全民炒股、全民借貸等等現象,國內的投資渠道狹窄,可投資標的稀少,投資者自身的風險控制能力低,專業知識欠缺,對於財富管理能力差。
目前,國內財富管理行業還僅停留在為用戶推薦産品的階段,有些機構雖然已在為高端客戶研發個性化産品,但也受國內金融市場結構和投資領域的限制,發展緩慢。現在我國的金融機構仍處混業經營轉型期,相比成熟市場環境而言,還不能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全方位為客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財富管理服務。
劉紀鵬:很多要融資的企業明明承受不了這樣的高利率,卻貸這樣的高利貸,並將此設計為某種高收益理財産品賣給投資者,這能不孕育風險嗎?且這一風險一定會從實體經濟的使用資金者傳遞到這些影子銀行的放貸者。
因此,要化解這一矛盾,只有打破今天高度壟斷的銀行體制,才能讓影子銀行的高利率降下來。(記者 陳俊嶺)
劉志堅 瑞銀證券財富管理部董事總經理
呂騏 宜信財富首席理財專家
劉紀鵬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
姜隆 和訊網理財中心主編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