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品油新定價機制出臺後,天然氣價格改革成為公認的能源價格改革的下一個領域。近期,多地先後提高天然氣價格,已經形成倒逼價格改革提速的勢頭。
2012年,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攀升至28%以上,逼近了國際公認的30%的能源安全警戒線。天然氣的市場價格一直由政府主導,近十多年進口天然氣從價格上漲了七成,而國內市場天然氣價格變化不大,遠低於國際市場價格,市場銷售價格與進口成本價格嚴重倒挂。
理順定價機制是資源類公共産品價格改革的核心。隨著天然氣消費量不斷增加,進行定價機制改革,使之走上真正反映市場供需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市場之路顯得尤為重要。
實際上,我國從2009年就開始探索階梯天然氣價格的實施。但直到2011年12月底,我國才正式在廣東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改革的思路是用“市場凈回值法”代替“成本加成”定價,將天然氣價格與由市場競爭形成的可替代能源價掛鉤。
此前,我國天然氣出廠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跨省輸送費用由國家統一制定,城市輸配和終端銷售價格由省級價格主管部門管理。
據了解,“市場凈回值”的核心是選取計價基準點和可替代能源品種,建立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機制。在此基礎上,考慮天然氣市場資源主體流向和管輸費用,確定各省(區、市)天然氣門站價格。
不過,由於受南北地域差異,階梯氣價的推行相當複雜。已經試點的廣東和廣西兩省原本的天然氣價格在全國範圍內屬於較高水準,因此對於其他地區的天然氣價格很難有示範和借鑒意義。因此,到目前為止,已經過去一年多,試點沒有擴圍跡象,改革步伐處於停滯狀態。
天然氣是清潔能源,PM2.5排放幾乎為零,但目前天然氣價格嚴重背離價值,影響了開採和發展的積極性。而隨著對天然氣需求的加大,應儘快推動天然氣價格改革,這樣才能激發企業積極性,解決我國天然氣供需失衡。記者 仇 智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