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張朝陽談收購56網:補UGC缺口不排除牽手小米

2014-11-18 09:37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轉發 列印

  昨日(11月17日),搜狐視頻宣佈了2015年發展戰略及重點行銷內容,這也是56網“賣身”搜狐視頻後,搜狐視頻針對其平臺的長視頻、自媒體、UGC(用戶生成內容)等發佈的完整視頻平臺戰略佈局。

  搜狐CEO張朝陽對包括 《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收購56網是為了補齊搜狐的UGC內容缺失,目前雙方整合正在進展中,包括伺服器和品牌頁面的整合。

  對於搜狐在OTT市場的戰略,張朝陽表示,會繼續觀察政策走向,再選擇合適的應對方式。同時他透露,未來不排除和小米等硬體及平臺商合作。

  與電視臺競爭將成主趨勢

  今年以來,搜狐視頻開啟“自製元年”,同時實行高品質差異化的運營策略,鞏固美劇、自製、日劇、美綜及動漫等細分平臺的地位。據介紹,2015年搜狐視頻將繼續深耕差異化的內容和品牌策略,為用戶在多個螢幕下開啟視頻平臺的發展新階段。

  本月初,搜狐公佈了2014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數據顯示,搜狐集團總收入為4.3億美元,同比增長17%,凈虧損為2800萬美元。財報顯示,虧損主要是由於頻寬成本和內容成本的龐大支出,特別在視頻和遊戲兩個領域,線上視頻業務的海量內容保持了非常好的用戶黏性,流量持續增長,流量越高頻寬成本越高。

  移動端的佈局已成為視頻網站的重頭戲,財報顯示,搜狐視頻已有60%的VV(視頻播放量)來自移動端。

  對此,張朝陽昨日表示,廣告往新媒體的轉移和嘗試規模已經越來越大,目前搜狐視頻廣告年度增長達到50%以上,第二季度增長達到85%,而反觀整個電視上的廣告投放,增長僅百分之幾或百分之十幾。

  同時,他認為,視頻網站和電視臺的競爭在2015年也將成為主流趨勢。“視頻網站具備技術優勢 (延時點播)和純市場競爭優勢,視頻未來會成為主導型娛樂媒體平臺,但看電視依然是目前用戶度過休閒時光的重要方式,制播分離也導致電視臺的市場化競爭能力加強,兩個平臺的較量會是長期現象。”

  今年廣電總局的監管,對保護版權起到了良性作用,也加劇了版權競爭,內容成為視頻網站競爭高地。網際網路分析人士王利陽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視頻網站在供不應求的外部資源上失去話語權,唯一的解決方法便是自己做內容。搜狐視頻亦希望在自製內容的生成上發力,最近推出的網路自製劇《匆匆那年》總共得到了4億的播放量,讓搜狐更加相信自製劇的前景,因此2015年戰略多半圍繞自製內容,尤其是在收購56網之後。

  從版權競爭到補齊産業鏈

  11月初,消息稱搜狐以2500萬美元的價格從人人網手中接過56網。

  張朝陽談到收購56網時表示,用戶內容上傳正處在爆發狀態,收購56網主要是為了補齊搜狐在PGC(專業生産內容)和UGC的缺失,目前雙方整合正在進展之中,包括伺服器和品牌頁面的整合,以及讓56網用戶參與到搜狐領域廣告分享計劃。

  56網是國內最早的網路視頻分享網站,與馬鈴薯網于2005年4月先後上線,主打UGC讓56網一度保持視頻行業領先地位,先後獲得海納亞洲、紅杉資本、迪斯尼旗下思偉創投的投資,並於2007年進入世界100強。不過這個位置56網並沒有坐多久,在2008年便被擠落下馬。

  按照分析人士的觀點,在流量和用戶層面,56網能夠給搜狐視頻提供的幫助甚少,主要還是基於業務補全。今年來,監管部門對視頻網站進駐電視熒幕以及海外影視節目採購的管控力度日趨加強,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以正版為主的視頻網站的生存壓力,首當其衝的便是搜狐視頻。不少英美劇的下架令搜狐視頻元氣大傷。擅長UGC的56網曾出品過一系列微電影,在內容製作上頗有積累,與搜狐視頻會形成很好的補充。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56網併入搜狐,國內視頻行業整合也基本宣佈完畢:優酷與馬鈴薯合併,愛奇藝並購PPS,PPTV投靠蘇寧,迅雷獲小米投資,酷6網被盛大甩手……目前處於行業前列的視頻網站 (除了騰訊視頻、樂視網)基本上都經歷了資本結盟。

  此外,對於搜狐在OTT市場的戰略,張朝陽表示,搜狐會繼續觀察政策走向,再選擇合適的應對方式。他認為,小米等硬體廠商和視頻網站的資本合作突出了單一內容方,反而會制約內容方面的豐富性,未來搜狐希望和小米等廠商保持開放式合作。 記者 張斯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