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雙十一”讓天貓斬獲571億元的零售額,依託阿裏平臺的諸多商家也賺得盆滿缽滿。不過,劇增的包裹量並不容他們輕鬆,接下來的一週時間,商家和快遞行業均面臨來自物流的挑戰。
據中國郵政局發佈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期間,預計快遞業處理的快件將達到5.86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近70%。按照以往經驗,快遞派件量將迎來大幅度增長,持續到11月20日左右。
儘管包括申通快遞、圓通快遞、中通快遞和韻達快遞在內的主流快遞公司事先已經擴員備戰,但是快遞行業歷來存在的頑疾依然難消。
快遞派件高峰來臨
“銷售數據不是我最關心的,我真正擔心的是這些包裹怎麼才能順利到達消費者手中。”“雙十一”當天,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如是對記者表示。事實證明,他擔心的也正是電商行業艱難的最後一公里。
為應對今年“雙十一”,快遞公司投入了125萬快遞員,但11月14日菜鳥網路發佈的物流資訊顯示,天貓“雙十一”當天消費者創造了高達2.78億個物流訂單,意味著每個快遞員需要承擔巨大的壓力。
菜鳥網路監測到,在菜鳥物流雷達預警系統的協調下,“雙十一”結束後3天,全國快遞公司已有超過4000萬訂單送達。從11月13日開始,很多網點的進港快件比日常增加3倍以上,之後兩天物流壓力會逐步向派件環節蔓延。
圓通快遞上海公司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該公司青浦轉運中心在“雙十一”當天進來的快遞達到了200萬件,最高峰的一天達到250萬件,遠遠超過去年的200萬件。
菜鳥網路相關人士透露,針對快遞公司存在的壓力,菜鳥網路已經緊急協調引導大商家錯峰發貨,11月14日各大快遞公司攬件量下降明顯,物流壓力蔓延至派送末端,派件高峰在未來幾日會正式來臨。
此外,有消費者抱怨,一些快遞不能送貨到戶,需用戶到小區門口自取。對於消費者的抱怨,臨時停在路邊分揀快遞的快遞員小王也向記者大吐苦水。“每件快遞我們提成大概在八毛錢到一塊錢之間,‘雙十一’期間我每天大清早就去公司領件,300多個包裹要送到晚上11點才能回家休息。很多大件的東西我們實在送不過來了才會讓用戶自取。”
菜鳥“鏈條”效應顯現
菜鳥網路物流預警雷達顯示,當前14家主流快遞公司整體運作平穩,局部網點處理量接近峰值。截至11月16日淩晨24點時,天貓 “雙十一”産生的訂單已經派送了近1.3億件,任務量已完成過半。北京、上海、廣州等大部分運轉中心進港的貨物已清理完畢,少部分網點有壓力。
“與前幾年的忙亂相比,今年速度還是很快的。我們每天發出大概20多萬個包裹,5天下來就發了120多萬件,基本已經完成了發貨。”韓都衣舍相關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無論是菜鳥網路還是快遞公司都做了較充足的準備。
此前,據菜鳥網路COO童文紅介紹,菜鳥對“雙十一”的準備工作從8月底9月初就開始了,前後分三輪把商家的備貨情況、消費者購物車情況等數據,以及對整個物流預測的情況,通過雷達預警系統傳導給各個快遞公司。
不過,平臺內採用自己物流體系的商家,則不得不面臨巨大壓力。日本品牌優衣庫在今年天貓 “雙十一”銷售額突破2.6億元,然而這家公司的應對顯然不足。上海用戶朱先生告訴記者,他在“雙十一”預售期間購買了優衣庫的一件羽絨馬甲,“雙十一”當天又分別下單兩次購買了商品。根據系統顯示,這3件訂單由黑貓宅急便進行配送,且為同城快遞。而截至記者截稿,朱先生仍然沒有收到。
一名熟悉天貓物流的人士向記者透露,可能由於自身是日本企業,所以優衣庫選擇了這家日本快遞公司。對於這種選擇,菜鳥網路平臺並不能實時監控,且菜鳥的服務標準對它並不具備約束力。
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高端聯盟理事黃剛認為,雖然還有不足,但是以往“雙十一”快遞爆倉的局面在今年已經得到了緩解。一方面,快遞公司和商家提前開始準備,另一方面,利用電商大數據可以實時精準對倉儲進行指導或分配。
快遞業內人士擔憂,新增的處理能力和快遞人員,在淡季也會造成一定的浪費。此外,快遞行業出現的用戶體驗下降,與快遞行業存在的網點混亂、管理難以下沉不無關係,這一問題短期內仍然難以解決。
據悉,菜鳥網路、京東商城、蘇寧等大型電商已經意識到三四線城市和農村消費者的潛力,在今年開始佈置實施渠道下沉戰略。 記者 陶力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