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往年不同,今年加入“校園大戰”的不光是移動、電信和聯通三家傳統運營商,還有各大虛擬運營商。這是民營資本獲得工信部發佈的牌照9個月後,迎來的一次集中亮相。不過,北京晨報記者走訪發現,第一次加入到這場戰役的虛商們“雷聲大雨點小”,要麼採取跟運營商合作的策略,甘當配角;要麼單打獨鬥,但只是通過網路造勢。嚴格來講,170號碼還沒有真正走進校園。
虛商搭著運營商的船
運營商不能玩“實物贈送”模式,虛商頂上。比如,京東聯合電信在全國約2500所高校開展校園推廣活動。其做法之一是,凡在校園辦理電信手機號卡的學生,均可同時獲得兌換碼,可兌換價值600元的專屬開學優惠券禮包,可用於選購開學必需品,如手機、圖書、電腦數位、日用百貨、自行車等。據説,此次活動,京東將送出400萬套總價值24億元的優惠券。
而迪信通也聯手三大運營商進駐北京地區十幾所高校開設合作網點。相關負責人表示,儘管迪信通推出了自有的虛商品牌,但是這次高校迎新促銷,還是延續了以往的策略,主要是跟運營商捆綁銷售特價機。旗下的170號卡也沒有帶進去。“目前170號卡還不太成熟,沒有經過廣泛的驗證,目前還不敢大力去推,尤其是校園市場。”相關人士説。
而學生們對於虛商這個新角色也備感陌生。“我覺得還是在三家裏面選吧。”有新生表示聽説虛擬運營商優惠很多,但總感覺號碼段太陌生,最關鍵的是,我似乎沒有看見過他們。
傳統打法行不通
造勢似乎是虛商們眼下打校園市場的共同做法。
蝸牛移動沒有傍上運營商的大腿。該公司8月19日高調開啟校園送免卡活動。蝸牛移動市場副總監徐崇賢對外表示,蝸牛即將發放的“免卡”,特點是零月租、無套餐、余量不清零,以及每月贈送一定免費語音和流量。蝸牛移動靠遊戲起家,其用戶群中學生佔很大比例,因此蝸牛移動將高校市場視作必爭之地,據説該公司在活動第一波會送出上萬張免卡。蝸牛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校園送卡是第一次嘗試高校行銷,加強與學生群體的互動。目前該活動還處線上上投票階段。
據記者了解,至少目前,單打獨鬥拉開架勢的蝸牛主要線上上造勢,線下並沒有直接進入校園陣地。作為首批開啟正式商用的兩家虛商之一,蝸牛移動已于8月5日在34個城市全面放號。
實際上,在校園市場,目前的虛商與三大運營商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校園迎新促銷投資太大,並且三大運營商耕耘多年,市場都被他們佔滿了,傳統的打法肯定不行。”蝸牛移動內部人士表示。
而迪信通相關人士指出,在銷售號卡上,虛商根本爭不過三巨頭。價格倒挂是公開的秘密,在校園裏,運營商給代理商的價格甚至都比給虛商的優惠。這也是目前虛商們開局普遍艱難的一大原因。
明年將迎來混戰
高校市場一直是各方覬覦的“香餑餑”,學生群體雖然消費不高,但總體消費穩定,同時也最有可能成為運營商長期培養的優質用戶。在電信市場競爭激烈、市場接近飽和的今天,高校市場也是“唯一一塊增量用戶市場”。
電信專家項立剛指出,今年大多數虛擬運營商對高校市場不會有太多衝擊,少數會做一些嘗試。工信部虛擬運營商發展研究中心顧問莫廣衛指出,進入高校市場能否成功,取決於虛商的産品設計是否有足夠吸引力。
實際上,目前來看,除了上述幾家活躍者,更多的虛商對9、10月的高校市場還于觀望狀態。
而在電信觀察家馬繼華看來,今年只是開始。無論對於虛商還是傳統運營商而言,明年將是一場混戰。迪信通董事長劉東海曾表示,校園市場僅是行銷的一種手段,虛擬運營商給學生提供差異化的服務才具有競爭力。而未來的教育應用服務才是虛擬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我國虛商牌照已發放25家,但經過3個月發展,總的放號規模才20多萬。看來,無論是前期信心滿滿的京東、國美、迪信通等渠道企業,抑或是被寄予厚望的巴士線上、蝸牛移動、阿裏通信等,面對校園這塊極利於培養用戶習慣的市場,還有一段路要走。
■專家解析
面對95後新生
運營商該如何打破囚徒困境?
一邊是高校市場的強大誘惑,一邊是一線員工的著急上火。價格戰、同質化競爭、資源嚴重浪費成為校園迎新大戰不可承受之重。面對號稱最新新人類的“95後”,運營商校園迎新該如何打破“囚徒困境”推陳出新?
90後更重“內涵表達”
最近申銀萬國發了一份關於90後研究報告,總結説:90後更重“內涵表達”,而非80後的“形式表達”,在性格上更加灑脫。任何事物在90後的眼中都可以擬人化和女性化,因此被稱為腦洞係,而非80後的視覺係。報告稱,95後與00後,作為真正伴隨網際網路長大的一代——Z一代,也將持續推動和主導新的網際網路文化與商業模式的演進與演替。
而零點諮詢機構發佈的一份報告中,對於90後的特徵曾提到一個關鍵詞:“松圈主義”,即他們喜歡圈子,但並不想與某個圈子保持得太緊密,而是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電信觀察人士陳志剛指出,90後,特別是95後,主張個性和獨立自我的思考是他們這一代人明顯的特徵。
還有分析指出,95後大學生的通信消費有下面幾個特質:一是習慣於消費流量,二是對價格較為敏感,三是未來消費潛力巨大,四是聚類特徵明顯。
應開發差異化産品
北京郵電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院長劉傑指出,“95後”是玩著手機長大的一代,可以説是移動網際網路的一代,運營商應該根據他們的需求推出與時俱進的新産品。同時,運營商的著眼點不要過分追求發展新增用戶上,如何吸引老用戶,留住他們也很重要。他注意到,今年運營商們主打“充200打一年”,那麼一年之後呢?“如果運營商的服務做得足夠好,相信他們還會首選原來的運營商。”另外,他表示,如果運營商能跟學校的資訊化環境做些合作,推出一些跟學生學校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輔助通信服務,做長期的行銷部署,才是長久之策。
而資深電信觀察家馬繼華指出,運營商應盡可能地降低校園行銷的費用,將實惠讓利給學子們,用最低的套餐價格、最好的手機終端迎接新生入學,幫助學生們完成未來的數年學業。尤其是,應該改變傳統的粗暴式推銷模式,通過助學、帶學、講學等方式與新生展開溝通互動,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展開網際網路行銷,柔性行銷將讓校園市場重新獲得寧靜與健康。
他特別指出,針對95後新生的特質,運營商應該多動腦筋開發出差異化的産品。比如,完全可以打破省、市之間的系統壁壘,形成全國統一套餐,不用換號直接享受本地運營商的服務。目前所謂的高校用戶新增,大多數只是從一個地方轉到另一個地方。所以長遠來看,運營商要儘快打破全國計費系統的壁壘,形成全國通用的套餐,實現高校用戶攜號碼轉省,才能最終實現高校行銷的日常化,降低成本,避免惡性競爭。
(本版撰文 晨報記者 焦立坤)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