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央行喊話 BAT介入徵信市場大勢所趨

2014-09-05 08:54 來源:南方都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家發改委和央行近日聯合召開“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會議,明確中國徵信體系建設將以市場化的徵信機構為主導。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更是隔空喊話阿裏、騰訊,歡迎他們進入徵信體系建設。

  幾個月前,筆者在南京作關於網際網路金融話題的報告時直言:目前央行主導的徵信系統在建立之初就落伍了,信用數據採集一開始就不全面,並且徵信數據的採集範圍將越來越小,越來越沒有代表性,越來越不能全面衡量每一個自然人和法人的信用真實狀況了。究其原因,在於央行徵信系統建立之初,就遺漏或者忽視了一個最重要或者説數據覆蓋範圍越來越廣的徵信項目——— 包括電商、社交媒體、搜索引擎等網際網路企業積累的更加全面的信用狀況大數據。這些企業的代表正是:百度、阿裏和騰訊(BAT)。

  社會商業經濟活動一個大趨勢是,無論法人企業,還是自然人的一切商業活動行為或者説可作為徵信數據採集的行為足跡,都在呈現幾何(乘數)速度往網路、移動終端上轉移。網購、微博、微信、Q Q、百度搜索、網際網路支付、網際網路金融活動以及網際網路理財等,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所有人在所有場合都在低頭盯住移動網際網路終端的訊息,以至於在移動網際網路上的所有點擊,都留下了可供追蹤、捕捉、提取、整理和分析的大數據。從這些大數據中,可以整理分析出一個人網路上的所有信用記錄。

  網路上的自然人和法人的信用記錄與線下有著本質區別或者特點。從趨勢上看,網路上的信用記錄足跡或者數據積累將會越來越多,範圍越來越廣,覆蓋面越來越大,覆蓋行業越來越寬。相反,線下數據的自然人和法人企業的數據將會越來越少,甚至最終變得殘缺不全。

  從採集難度和可靠性看,線下數據採集難度大,人工操作帶來的主觀隨意性影響到了客觀真實性。目前,央行系統採集的數據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的信貸金融數據居多,而這些數據又是落地由人工採集匯集的,不可避免帶來遲報、漏報、誤報等情況,直接影響到採信數據的真實客觀性。而網路上的所有信用足跡,都是通過大數據程式自動運作採集的,真實性、客觀性、全面性、準確性是線下採集的數據無論如何都不可比擬的。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